[发明专利]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0998.4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从辉 |
主分类号: | G08B13/18 | 分类号: | G08B13/18;G08B15/00;G08B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楼宇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楼宇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保障自家的财产安全,许多楼房住户都在自家地下室和住房的门、窗上安装了防盗门和防护栏等。然而,这些设备在防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若防盗门钥匙丢失,会给户主带来很大的麻烦;家中遇到紧急情况,这些防盗设备也会给逃生及消防救援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房屋防盗设备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楼宇监控系统。
本发明所述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连接的报警电路、GSM通信模块、加密解密装置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红外接收装置,所述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探头。
优选的,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为加密解密装置、单片机和GSM通信模块供电。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为AT89C52。
优选的,所述GSM通信模块为TC35。
优选的,所述红外探头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在住宅防区中出现警情时,系统可自动声光电报警以给闯入者更强大的威慑;并通过GSM模块实现远程告知户主警情,使之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使防盗效果更佳;另外增加了加密解密的措施,以实现系统布防与撤防状态的切换,真正实现了为户主按需服务的功能。该系统也可扩展到整座楼宇,甚至整个生活小区,因此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和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所述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连接的报警电路、GSM通信模块、加密解密装置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红外接收装置,所述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探头。
系统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对防区实时监视,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传感器触发的开关报警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后输入到单片机;单片机对信号加以判断,然后发出命令,通过执行机构使系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工作。这里包括:当智能检测器发现异常情况时,一方面采用现场声、光、电报警,以威慑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引入先进的GSM通讯技术,利用GSM无线通讯网络,将家中的情况传递给户主,户主在得到信息后,可以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如,打电话给当地物业、110求救中心等,对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另外,本系统可通过加密和解密以切换布防和撤防状态。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在电子防盗领域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因其隐蔽性好,功耗小,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其工作原理:人体体温一般在37度,会发出波长约10μM左右的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探头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进行工作。它的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失去电荷平衡,进而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经一系列信号处理电路,便能产生报警信号。为了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该传感器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耳滤光片,以增强聚集红外线,起到有效限制环境干扰的作用。
本设计采用的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无线通信GSM模块TC35,该模块的工作电压为3.3~5.5V,可以工作在900MHZ/1800MHZ两个频段,自带RS232通讯接口,可以方便地与PC机、单片机连机通讯,安全、可靠地实现系统方案中的数据、语音传输、短消息服务和传真。其中,由于短消息具有实现简单、通信成本低、保密性好、直接面向用户手机且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是目前利用最为广泛的通讯方式。在该报警系统中,将用户手机作为接收终端,当家中有警情发生时,手机会自动收到一条来自智能报警系统的报警短信,这样便可实时、可靠、快捷的实现远程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从辉,未经张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0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