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温完井的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1373.X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李良川;刘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温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温完井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油井高温井段完井方式主要以裸眼完井为主,不能实现管外分 段封隔、分段控制开采,造成后续生产过程中含水上升快,油藏采出程度低的 问题。而要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就需要密封高温地层裸眼井壁与套管之间的 环形空间,以实现分段封隔和分段控制开采。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管外封隔器来密封裸眼井壁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 间。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油井深度向深井、超深井发展,深井、超 深井的特点是油藏温度很高,5000米深井的井底温度可达150~250℃,在对裸 眼井壁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进行密封时,要求密封装置能够耐高温。由于国 内胶筒的耐温技术指标最高只能达到160℃左右,因此采用国内胶筒制成的管外 封隔器无法满足深井、超深井高温完井的需要,国外虽有耐高温橡胶材料但价 格昂贵,油田难以承受;同时管外封隔器普遍存在密封寿命短,密封结构承压 能力低的问题,且密封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泄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温完井的密封 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温完井的密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中心管、两个内环、金属膨胀管、两个压紧环、单向阀和密封套;
所述两个内环分别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外,所述金属膨胀管套设在所 述中心管上,且所述金属膨胀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内环上,所述金属 膨胀管和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两个压紧环分别套设在所述金属 膨胀管的两端,一个所述内环和一个所述压紧环夹住所述金属膨胀管的一端, 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连通, 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所述密封套套设在所述金属膨胀管的 中部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膨胀管为材料屈服强度较低 的金属管。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金属膨 胀管的两端的两个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固定端和保护端,所述固定端固定 在所述压紧环上,所述保护端从所述固定端向所述金属膨胀管中部延伸,所述 保护端上设有多条平行于所述中心管的轴线的割槽。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密封套,多 个所述密封套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套包括橡胶环和金属罩, 所述橡胶环套设在所述金属膨胀管上,所述金属罩包裹在所述橡胶环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罩为紫铜金属罩。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井内套管 的接头,所述接头固定在所述中心管一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头的两端各有一个内螺纹, 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环焊接在所述中心管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膨胀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 所述两个内环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中心管两端套设内环,然后将金属膨胀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内 环上,然后通过两个压紧环压紧金属膨胀管的两端,在中心管和金属膨胀管之 间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与中心管连通,单向阀的出口与金属膨胀管连 通,该装置工作时,液体通过中心管和单向阀进入金属膨胀管,从而胀大金属 膨胀管和密封套,密封套胀大后贴紧到井壁上,起到密封作用,密封时,裸眼 井壁对金属膨胀管的膨胀范围起到限制作用,防止金属膨胀管胀坏,密封性能 好;该装置中膨胀管为金属材质,耐高温高压,密封套外部是金属罩,耐高温, 密封套被金属膨胀管胀大并贴紧裸眼井壁后可耐高压,使该密封装置可以用于 深井和超深井中裸眼井壁与套管间环形空间的密封;另外,该装置在使用时只 需要向中心管内压入液体,操作简单安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13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排量螺旋携砂举升装置和工艺
- 下一篇:打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