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产品加工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2195.2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姚雪东;朱荣光;王高;黄勇;薛令阳;高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9/10 | 分类号: | F26B9/10;F26B21/00;F26B25/00;F26B25/02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2 | 代理人: | 朱永慧 |
地址: | 832000 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产品 加工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产品加工干燥机,尤其是一种多层转盘脉动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
背景技术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加热气体,经一定形状的喷嘴喷出,并直接冲击物料表面的一种干燥技术。从边界层理论来讲,由于气体射流的流速较高,近距离冲击物料时会在主体气流与物料表面之间形成非常薄的边界层,因而具有较高的速度梯度与温度梯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物料达到或接近冲击气流的温度并迅速带走蒸发的水分,因此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常规热风干燥的几倍乃至一个数量级,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易于控制局部传热的技术特点。
脉动干燥是指按一定的规律交替变化干燥工艺参数的干燥技术。按照有规律地变化干燥参数的不同,可以把脉动干燥分为气流脉动干燥、温度脉动干燥、能量脉动干燥和压力脉动干燥等。其中气流脉动干燥是指冲击物料表面的气流流速按一定规律周期性交替变化的一种脉动干燥方式。气流脉动干燥通过不断的变化作用于物料表面的冲击气流流速,来破坏干燥过程中物料表层水蒸气压与外界环境水蒸气压的平衡状态,增大物料表层水蒸气压与外界环境水蒸气分压之间的压差,从而加速传质,提高干燥过程整体干燥速率。
中国专利ZL110003774.6公开了一种脉动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干燥室内的料架采用平行四杆机构设计,干燥时放置在料架上的长方形料盘绕料架轴作匀速平移回转运动,高温气体经过干燥室顶部的喷嘴垂直向下喷射,当料盘转至最上方时物料受到的气流冲击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当料盘转至最下方时物料受到的气流冲击最小,随后又逐渐减大,由此实现对物料的脉动干燥。但该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为实现上述脉动功能,干燥室顶部喷管气流辐射面积需远大于料盘面积,喷嘴有效利用率低,能耗及加工成本高,且喷管气流辐射面积极大的制约了料盘尺寸和物料装载量,无法满足工厂化大批量农产品物料的干燥加工需求;实现脉动功能的旋转料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料盘托梁对料盘限位与固定不足,干燥时若料架转速过高或料盘未能放置在料盘托梁中间处时易发生料盘跌落现象。
申请号为20131073071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盘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干燥室内沿旋转料轴轴向均布若干层圆形料架,旋转料轴旋转时携带料盘在水平面内旋转,干燥时冲击气流由条形气流喷射口自干燥机左侧水平喷射进入干燥室,平行掠过料盘后由右侧的回风口进入回风管路,当料盘旋转至左侧条形气流喷射口处时干燥强度最高,旋转至右侧回风口处时干燥强度最低,由此实现“干燥—缓苏—干燥—缓苏”的间歇式干燥过程。该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冲击气流流向与料盘平面平行,气流仅是平行的掠过物料表面上方,物料未能受到主体气流有效冲击,传热速率与热风有效利用率低,无法实现气体射流冲击高传热系数的技术优势;干燥室左侧进风,右侧回风的设计使得“缓苏”时间远远大于“干燥”时间,料盘尺寸越大比例失调现象越严重,且沿料盘边缘至料盘中心,不同区域的物料受热不均,间歇干燥程度也不均,越靠近料盘中心“干燥—缓苏—干燥—缓苏”的效果越弱,干燥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干燥不均现象,料盘尺寸越大干燥不均程度越明显,这就制约了该干燥机的物料处理能力与干制品品质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脉动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加工成本高、不利于大批量干燥作业以及转盘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热风利用率与传热速率低、物料干燥不均等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能够在提高干燥速率与物料处理量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能耗,保证干燥产品品质和干燥的均匀性,满足工厂化大批量农产品物料干燥加工的作业需求的农产品加工干燥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产品加工干燥机,包括机箱壳体23、行走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壳体23内设有空心壳体状的干燥室13,还设有气流分配循环系统、物料干燥系统;
所述气流分配循环系统包含两组离心风机即左离心风机20和右离心风机18、两组左、右进风管组即左进风管组16和右进风管组15、回风管组,所述左、右离心风机结构相同,均设有蜗壳出风口17、回风口30,所述左、右离心风机安装于干燥室13下方,其中任一组离心风机蜗壳出风口17与相对应位置设置的进风管组的下端进风口44相连通,其中任一组离心风机的回风口30与回风管组下端相连通,左、右进风管组固定在干燥室13外壳左右壁上,回风管组固定在干燥室13后壁上,回风管组上端通过回风孔33与干燥室13内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2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