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有机发光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43184.6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翔;刘伟;刘国红;高忠贵;梁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50 | 分类号: | 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复合 空穴 注入 有机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s)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器及光源,兼具主动发光、宽视角、全彩色、可弯曲、高效率、低功耗、低成本等许多优点,该技术领域主要进展如下:
1、1987年,Tang等人报道了采用真空热蒸发镀膜方法制备的、以胺类衍生物为空穴传输层,以8-羟基喹啉铝(Alq3)为发光层的双层结构OLEDs(C.W.Tang and S.A.VanSlyke,Appl.Phys.Lett.51,913,1987)。
2、1996年,VanSlyke等人报道了采用酞菁铜(CuPc)作为空穴注入层改善OLEDs空穴注入和工作寿命的研究结果(S.A.VanSlyke,C.H.Chen and C.W.Tang,Appl.Phys.Lett.69,2160,1996)。
3、1996年,Tokito等人报道了采用氧化钼(MoO3)空穴注入层的OLEDs,发现适当厚度的MoO3空穴注入层可以显著降低OLEDs的驱动电压(S.Tokito,K.Noda and Y.Taga,J.Phys.D 29,2750,1996);
4、2001年,周翔等人报道了采用F4-TCNQ掺杂胺类衍生物(TDATA)作为空穴注入层可显著改善OLEDs空穴注入和降低OLEDs驱动电压(X.Zhou,M.Pfeiffer,J.Blochwitz,A.Werner,A.Nollau,T.Fritz and K.Leo,Appl.Phys.Lett.78,410,2001)。
5、2006年,Ikeda等人报道了采用MoO3掺杂胺类衍生物(NPB)空穴注入层的OLEDs,发现MoO3掺杂胺类衍生物(NPB)空穴注入层可以显著降低OLEDs的驱动电压(H.Ikeda,J.Sakata,M.Hayakawa,T.Aoyama,T.Kawakami,K.Kamata,Y.Iwaki,S.Seo,Y.Noda,R.Nomura,S.Yamazaki,SID 06DIGEST P-185,923,20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由用于起支撑作用的基底(1)、用于空穴注入和电学接触的阳极(2)、用于提高空穴注入的复合空穴注入层(3)、用于空穴传输的空穴传输层(4)、用于发光的发光层(5)、用于提高电子注入的电子注入层(6)、用于电子注入和电学接触的阴极(7)依次构成。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有机 发光器件,可应用于发光、显示及照明。
1.一种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由用于起支撑作用的基底(1)、用于空穴注入和电学接触的阳极(2)、用于提高空穴注入的复合空穴注入层(3)、用于空穴传输的空穴传输层(4)、用于发光的发光层(5)、用于提高电子注入的电子注入层(6)、用于电子注入和电学接触的阴极(7)依次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提高空穴注入的复合空穴注入层(3)厚度范围为0.1纳米-1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提高空穴注入的复合空穴注入层(3)为多层结构,其中每层可以由单一组分或多组分无机或有机材料构成,包括但不局限于各种单质、化合物及其复合或混合材料,如有机小分子、聚合物、卤族化合物、氧族化合物、氮族化合物、碳族化合物、或上述材料构成的复合或混合材料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提高空穴注入的复合空穴注入层(3)多层结构可采用包括但不局限于真空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激光闪蒸、溅射或分子束外延等薄膜或薄层干法制备工艺制备,也可采用包括但不局限于旋涂、浇铸、提拉、印刷、沉淀等薄膜或薄层湿法制备工艺制备;其中各层可采用一种方法制备,也可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制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其详细的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为了让本发明特征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具体实施方法,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3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