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单元、固定装置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3542.3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4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J.比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6 | 分类号: | B62D27/06;B62D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部件 固定单元 固定装置 底座 不可拆卸 点焊固定 固定器件 连接部段 可拆卸 销钉状 容纳 安置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单元(2),该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一汽车部件安置在第二汽车部件上,固定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扁平的底座器件(6),该底座器件借助至少一个连接部段(8)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尤其通过点焊固定在第一汽车部件的基本上平的表面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在底座器件上的、尤其销钉状的固定器件(12),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汽车部件的容纳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汽车部件固定在第二汽车部件上的固定装置的固定单元、一种具有这种固定单元的固定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固定装置和/或这种固定单元的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将两个汽车部件相互接合已知的是,设计为销钉的固定单元焊接在第一汽车部件上,第二汽车部件设置在销钉上,并且将这两个汽车部件借助例如设计为螺母的啮合器件通过安置在销钉上而相互固定。
由文献DE 10 2008 022 371 A1已知这种固定单元。
在已知的固定单元中已知的是,其表面在特别紧凑构造的设计中或在汽车部件紧凑地安置在汽车中时仅能很困难地被触及,由此固定器件不能或仅能非常麻烦地焊接固定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单元,其中尤其在可用位置狭小的情况下简化在第一汽车部件上的安装。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单元解决,该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一汽车部件安置在第二汽车部件上,固定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扁平的底座器件,该底座器件借助至少一个连接部段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尤其通过点焊固定在第一汽车部件的基本上平的表面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在底座器件上的、尤其销钉状的固定器件,所述固定器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汽车部件的容纳部中。
通过将销钉状的固定器件固定在扁平的底座器件中或固定在扁平的底座器件上,则可以舍弃固定器件在第一汽车部件上的焊接。通过将扁平的底座器件尤其借助点焊固定在第一汽车部件的基本上平的表面上,则改善了可操作性,并且改善了固定单元在第一汽车部件上的布局。
被证实有利的是,固定器件包括支承区域、尤其是外螺纹区域,在所述支承区域上设置固定装置的咬合器件,尤其是在第一汽车部件和第二汽车部件已固定的布局中;和/或固定器件在背离支承区域的侧面上包含连接区域,固定器件借助该连接区域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尤其通过粘接、铆接和/或焊接固定在底座器件上。
原则上可以考虑的是,固定器件直接固定在底座器件的表面上,例如铆接、焊接或粘接进行固定。但是被证实有利的是,固定器件具有含有连接区域的横向部段和含有支承区域、尤其外螺纹区域的纵向部段,所述横向部段和纵向部段共同构成T形的横截面;和/或其中连接区域在横向部段的面向或背离连接区域的表面上构成。
这种情况中固定器件在底座器件上的支承面被增大,由此可以通过固定单元承受更高的力。
原则上可以考虑的是,固定器件焊接、粘接或铆接在底座器件的表面上。此外,在一种实施形式中规定,底座器件具有凹穴,所述凹穴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并且固定器件至少将横向部段设置在所述凹穴中。
由此固定器件和底座器件可以简单地相互接合以及简化固定器件在底座器件上的定位。
在前述实施形式的扩展设计中被证实有利的是,底座器件具有凹穴,所述凹穴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并且固定器件至少将横向部段设置在所述凹穴中。
由此固定器件、尤其横向部段壳状地容纳在底座器件中。底座器件的凹穴原则上具有相对底座器件的连接部段的任意深度。所述深度例如可以是小于或等于横向部段在纵向部段的纵向上的长度的深度。此外,所述深度可以小于横向部段沿固定器件的纵向的长度,由此固定器件通过底座器件被按压在第一汽车部件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3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