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3603.6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5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许箴;杨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2 | 分类号: | E04G17/02;E04G9/05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张兢 |
地址: | 213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建筑 模板 连接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214377.8,申请日为2012年6月2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塑料建筑模板及卡扣连接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现代工程建筑中,在现场浇注混凝土而进行梁、立柱、立面墙、楼面等单元的施工时,必须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模板,传统的建筑模板一般采用木质模板或钢质模板。木质模板容易腐烂,重复使用次数少,且使用过程中容易与混凝土粘结,难以脱模,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木材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钢质模板重量大,成本高,施工不方便,且容易锈蚀。木质模板间的连接一般用钉子,钢质模板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搭建和拆装均比较麻烦。近年来,出现了用塑料模板代替传统的钢质和木质模板的实际应用。这些塑料建筑模板内部的筋肋设计一般采用扣板形状的小方格形式,抗压强度存在不足;在支撑腿的设计上,有一根单筋的、有小方格的,单筋的塑料模板的筋由于成型工艺水平限制不能制造得很厚,因而承压明显不够,另外一个很小的侧面碰撞就会折断;小方格设计的模板,拼装连接比较困难,大多以钻孔然后螺栓连接或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螺栓连接现场拼接费工费时,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在混凝土浇注时因震动往往松动脱落,造成漏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是塑料模板抗压能力不够、模板连接组装不便以及模板连接部位有间隙等缺点,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与其他模板连接组装及拆卸快捷方便的塑料建筑模块的连接角模,该连接角模与其他模板连接后用与其配套的卡扣连接件强力锁紧,模板间连接紧密不漏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前侧横板、左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支承板;纵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和第二纵向肋板;横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第一横向肋板和第二横向肋板;
左侧纵板和各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侧横板和各横向肋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支承板从左后至右前方向呈45度角铅垂设置;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
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的右端上而作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
第一纵向肋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中左部相连,第一纵向肋板的后端与支承板的左后端相连;第二纵向肋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第二纵向肋板的后端与支承板的右前端相连;
第一横向肋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中前部相连,第一横向肋板的右端连接在支承板与第二纵向肋板的连接处;第一横向肋板的中左部与第一纵向肋板的中前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第二横向肋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第二横向肋板的右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从而由前侧横板、左侧纵板、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第一横向肋板、第二横向肋板和支承板共同构成连接角模的模板主框架;
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第二横向肋板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
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
第二斜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后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的右部、第二纵向肋板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
前支承脚的后侧面、前支承脚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36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