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钢梁构件的翻转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4430.X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邓殊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殊维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钢梁 构件 翻转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大型钢梁构件的翻转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型钢和钢板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而制成的工程结构。由于型钢多用作梁或柱,在其加工时,整体的长度较大,对于大跨度或大长度的梁板类构件,其重量大,通常都是上百吨,甚至重达300吨,对于成型构件的运输、翻转等,均需要翻转,龙门吊车通常是钢构加工、生产、吊装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现有设备一定的情况下,有可能需要翻转重量较大的构件,例如,现有的设备为150吨的龙门吊车,如何翻转200吨的构件呢,目前看来是难以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钢梁构件的翻转方法,在翻转重量大于现有设备的最高值时,利用辅助装置和现有设备进行大型梁板构件的翻转,同时解决安装不方便、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型钢梁构件的翻转方法,包括平板,在所述平板底部至少设置有一个半圆形转动板,转动板的直径边焊接在平板底部,转动板的对称轴垂直于平板,在所述平板的两侧依次连接有立板、以及夹板,在所述夹板上设置有螺孔,在螺孔内安装有与螺孔匹配的夹持螺栓。由于大部分的型钢类梁板均为H型构件,在反转时,需要一侧立于地面,然后翻转,如此,采用一个平板,在平板上安装至少一个的半圆形转动板,半圆形转动板的轴线与平板垂直,半圆形转动板的圆弧位于平板下方,使用时,将平板固定在H型构件底部,将H型构件扳动时,H型构件在半圆形转动板的转动作用下倒地,在此过程中,H型构件的重力分解为两个,转动板的支撑力和龙门吊车的拉力,在转动过程中,地面的支持力帮助克服重力,减小了龙门吊车的承受力,使得龙门吊车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用于翻转重量稍大的构件,节约了设备的投入,同时,整个翻转过程中构件均未离开地面,避免了构件在空中的摆动,能够保障翻转过程中的工人安全,通过立板连接夹持板,在夹持板上安装夹持螺栓,可以通过调节夹持螺栓来将底板与H型构件固定,不用点焊,即保证了构件表面没有多余的加工痕迹,同时也便于整个装置的安装和拆卸,达到了实用方便的目的,装置和构件之间没有焊接,也就不用后续的切割,没有切割,就可以反复使用,节约了钢材的同时,也节约了焊条的使用和割刀燃气的使用,变相地降低了使用成本。
所述转动板为一个,转动板位于平板中部。进一步讲,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于H型构件长度较小的时候,采用在平板下方安装一个转动板即可,为了保持平衡,通常将转动板安装在平板底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转动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转动板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讲,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H型构件的重量较大,长度较大时,可以采用在平板下方安装两个或多个转动板的形式,即可以保持平衡,又可以分散受力。
在所述转动板上连接有滚筒。进一步讲,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使得地面承受的压强减小,可以采用在转动板的圆弧上安装半圆形滚筒的形式,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减少地面受到的压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大型钢梁构件的翻转方法,在转动过程中,地面的支持力帮助克服重力,减小了龙门吊车的承受力,使得龙门吊车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用于翻转重量稍大的构件,节约了设备的投入,同时,整个翻转过程中构件均未离开地面,避免了构件在空中的摆动,能够保障翻转过程中的工人安全,通过立板连接夹持板,在夹持板上安装夹持螺栓,可以通过调节夹持螺栓来将底板与H型构件固定,不用点焊,即保证了构件表面没有多余的加工痕迹,同时也便于整个装置的安装和拆卸,达到了实用方便的目的,装置和构件之间没有焊接,也就不用后续的切割,没有切割,就可以反复使用,节约了钢材的同时,也节约了焊条的使用和割刀燃气的使用,变相地降低了使用成本;
2本发明一种大型钢梁构件的翻转方法,对于H型构件长度较小的时候,采用在平板下方安装一个转动板即可,为了保持平衡,通常将转动板安装在平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当H型构件的重量较大,长度较大时,可以采用在平板下方安装两个或多个转动板的形式,即可以保持平衡,又可以分散受力;
3本发明一种大型钢梁构件的翻转方法,采用在转动板的圆弧上安装半圆形滚筒的形式,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减少地面受到的压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殊维,未经邓殊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4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