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5533.8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9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柳焕章;周泽昕;王德林;王兴国;刘宇;李锋;杜丁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G01R31/0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通过 识别 负荷 故障 距离 保护 方法 | ||
1.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所述距离保护包括相间距离保护和接地距离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输电线路距离保护启动后保护安装处的正序电压余弦分量、线电压余弦分量和相电压余弦分量;
(2)确定输电线路距离保护启动后保护安装处的正序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线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和相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
(3)判断距离保护启动后的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下式确定所述步骤(2)中的正序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
其中,Ui1为以输电线路中的i相为基准的正序电压,为以i相为基准的正序电压Ui1与流过保护安装处的正序电流Ii1的夹角,i=A或B或C;
用下式确定所述线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
其中,Uij为保护安装处的线电压,为保护安装处线电压Uij与流过保护安装处线电流Iij的夹角;
用下式确定所述相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通过:
其中,Ui为保护安装处的相电压,为保护安装处相电压Ui与流过保护安装处相电流Ii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分别在所述距离保护启动20ms以内和大于20ms对所述故障类型进行判断;所述故障类型包括对称故障、相间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距离保护启动在20ms以内,分别通过所述正序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线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和相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各自的判据进行判断故障类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序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若满足下式,则所述故障为对称故障,并开放所有距离保护III段:
其中,为标幺值,其基准值为保护安装侧对应的电源相电势,单位标幺值pu,K3=0.5pu;
否则进行所述相间故障的判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若满足下式,则所述故障为相间故障,并开放相间距离保护III段:
其中,为标幺值,其基准值为保护安装侧对应的电源线电势,单位标幺值pu,K6=0.5pu;
否则进行所述单相接地故障的判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电压余弦分量突变量若满足下式,则所述故障为单相接地故障的判断,并开放接地距离保护III段:
其中,为标幺值,其基准值为保护安装侧对应的电源相电势,单位标幺值pu,K9=0.3pu。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距离保护启动大于20ms,分别通过所述距离保护启动后的正序电压余弦分量、线电压余弦分量和相电压余弦分量各自的判据进行判断故障类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中通过识别过负荷与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保护启动后,所述正序电压余弦分量若满足下式,则所述故障为对称故障,并开放所有距离保护III段:
其中,为标幺值,其基准值为保护安装侧对应的电源相电势,单位标幺值pu,K1=-0.1pu,K2=0.4pu;
否则进行所述相间故障的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55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