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形生态框架沟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5806.9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燕;程炯;刘晓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E02B13/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106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形 生态 框架 沟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沟渠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梯形生态框架沟渠。
背景技术
为改善农田耕种条件,保障农田灌溉和排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正在我国广大农村实施,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逐步认识到农田水体污染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构建并保持良好的沟渠湿地生态系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对生态沟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化机理、种植植物的净化效果等方面,而在沟渠的设计及施工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已发明的生态沟渠因农业面源污染和人地矛盾的区域差异,占地面积大,施工工程量大,耗材多,对施工地环境影响扰动大,受天气影响大,缺乏普遍利用性和持续利用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工程量小,耗材少,对施工地环境扰动小,受天气影响少,可持续利用的梯形生态框架沟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形生态框架沟渠,包括若干横截面呈梯形的沟渠单元段,所述沟渠单元段依次对接铺设形成沟渠,所述沟渠单元段为密布有若干填充孔的框架结构,各所述填充孔中均填充有填充物。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沟渠单元段为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件,混凝土结构件的厚度为2~8cm,所述沟渠单元段每两填充孔间框架的宽度为5~10cm。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沟渠单元段的外壁在框架的节点处设有向外垂直伸出的锚钉,所述锚钉为钢筋混凝土锥,锚钉的长度为0.2~0.5米。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沟渠单元段包括渠底框架和倾斜设于所述渠底框架两侧边缘的侧壁框架,所述侧壁框架包括上部框架和位于所述上部框架下方的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以枯水期水位为界,所述下部框架填充孔的孔径小于上部框架填充孔的孔径。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填充孔为矩形孔或菱形孔或三角形孔或六边形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填充物包括填充于所述上部框架填充孔内的耕作土、填充于所述下部框架填充孔内的空心砖以及填充于所述渠底框架填充孔内的碎石或卵石,所述空心砖为与下部框架填充孔匹配的矩形砖或菱形砖或三角形砖或六边形砖,所述空心砖的空隙中以及渠底框架碎石或卵石间的空隙中填充耕作土。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耕作土上种植挺水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梯形生态框架沟渠采用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不仅能减少流水对沟渠侧壁和渠底的冲刷,解决传统沟渠固封所带来的沟渠生态环境中物质能量交流受阻的问题,并且能缩短建筑工期,降低施工工程量,减少工程用料,便利、经济、生态。
同时,填充孔内可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为水芹等本土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将植物合理搭配种植,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增加生物量,不仅能有效净化排水水质,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形式施工便利,材料用量少,结构稳定抗冲刷,而且能提高沟渠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阻挡、降解、吸收、利用,减少排出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对应不同形状填充孔的空心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形生态框架沟渠,包括若干横截面呈梯形的沟渠单元段1,所述沟渠单元段1依次对接铺设形成沟渠,所述沟渠单元段1为密布有若干填充孔11的框架结构,各所述填充孔11中均填充有填充物。所述沟渠单元段1为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件,混凝土结构件的厚度为2~8cm,所述沟渠单元段1每两填充孔11间框架的宽度为5~10cm。所述沟渠单元段1的外壁在框架的节点处设有向外垂直伸出的锚钉12,所述锚钉12为钢筋混凝土锥,锚钉12的长度为0.2~0.5米。所述沟渠单元段1包括渠底框架13和倾斜设于所述渠底框架13两侧边缘的侧壁框架14,所述侧壁框架14包括上部框架15和位于所述上部框架15下方的下部框架16,所述上部框架15和下部框架16以枯水期水位为界,所述下部框架16填充孔11的孔径小于上部框架15填充孔11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5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工建筑物多孔入流对冲消能结构
- 下一篇:石拱桥桥拱压力注浆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