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墨铸铁管承口D5面全自动内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5919.9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9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君;占文彬;秦胜;杨维志;王良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2 | 分类号: | B24B19/02;B24B51/0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饶建华 |
地址: | 4350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墨铸铁 管承口 d5 全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球墨铸铁管承口D5面全自动内磨装置。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管的承口作为两根管体的连接部位,承口内壁的光滑性对于管体的安装和密封显得尤为重要。球墨铸铁管承口的内壁上具有一个环状加强筋,在加强筋的内侧的承口管壁上设有一个下沉的凹槽。在生产加工中,为了便于区分,将球墨铸铁管承口的外端面、加强筋的外侧面、加强筋的上顶面和加强筋的内侧面以及凹槽的底部槽面依次称为D1面、D2面、D3面和D4面以及D5面,参见图3,其中D5面是两根球墨铸铁管连接时安装密封的位置。然而,D5面在工艺范围内往往存在粘铁现象,如果粘铁处理不归整,连接以后,试水压时会出现渗水情况,造成管线安装失败。因此,采用合适的工艺去除球墨铸铁管承口的D5面上的粘铁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市面上没有开发专用的内磨设备,当前主要是依靠人工使用角磨机对D5面进行内磨,这样就带来了如下问题:(1)工人劳动量大,并且在人工打磨时,产生的铁屑很容易被工人吸入到人体中,严重危害工人的生命安全;(2)不同规格的球墨铸铁管,对D5面的内磨要求也不同,操作起来费时费力;(3)人工对D5面的内磨,完全凭经验,随意性太大,内磨质量不标准,有时由于D5面的不平整性,致使两根球墨铸铁管相连接时,安装困难,装配质量不高,出现渗水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依靠人工使用角磨机对球墨铸铁管承口的D5面进行内磨时,工人劳动量大,打磨工作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人工打磨,随意性大,致使D5面的内磨质量不标准,球墨铸铁管安装困难和装配质量低下的问题,为此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承口D5面全自动内磨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球墨铸铁管承口D5面全自动内磨装置,包括内磨机和球墨铸铁管给进机构以及内磨机控制系统,球墨铸铁管给进机构具有拖轮旋转工位,拖轮旋转工位上放置有球墨铸铁管,拖轮旋转工位的右侧设置有挡轮,其特征是:所述内磨机具有移动底座和升降机构以及内磨机构,移动底座放置在导轨上,并与行走油缸构成驱动连接,移动底座上装有升降支架,升降支架的前后两侧各装有一个升降滑座;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油缸和前、后升降杆以及升降平台,升降油缸吊装在升降支架的正中部,前、后升降杆对应安装在升降支架前后侧的两个升降滑座中,并且前、后升降杆的上端和升降油缸活塞杆的端部均与升降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内磨机构具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通过铰链机构安装在升降平台的上方,且在支撑底座与升降平台的前侧或后侧装有预紧弹簧,支撑底座上装有并排布置的内磨电机和轴承座,轴承座中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通过同步带与内磨电机构成驱动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磨头,磨头与球墨铸铁管承口部位的D5面相对应;所述内磨机控制系统具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与行走油缸和升降油缸以及内磨电机构成驱动连接,PLC控制器同时与超声波测距仪A和超声波测距仪B以及光电限位开关构成通讯连接,所述超声波测距仪A、B分别对应安装在球墨铸铁管承口的上下两端,所述光电限位开关具有两个,两个光电限位开关分别布置在移动底座的左右两侧。
本发明中所述转轴与导轨同向布置安装。
本发明中所述预紧弹簧的下端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安装在升降平台上,预紧弹簧的上端与支撑底座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导轨具有两根,呈并排布置,所述移动底座下方设有四个滚轮,四个滚轮以两两相互对应呈两排布置,其中两排滚轮对应放置在两根导轨上。
本发明中所述铰链机构具有一根旋转中心轴,旋转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装在两个一号固定座上,一号固定座安装在支撑底座的底部,旋转中心轴的中部安装在两个二号固定座上,两个二号固定座分别与两个一号固定座相对应,二号固定座安装在升降平台上。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现了对球墨铸铁管承口的D5面轴向和径向的全自动内磨,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避免了用角磨机打磨产生的铁屑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确保了内磨质量,提高了球墨铸铁管的装配质量和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内磨机的K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球墨铸铁管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未经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59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道内刮刷除锈除尘小车
- 下一篇:汽轮机基架板铣削加工用装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