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纶无纺布的微胶囊染色及印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6333.4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利民;陶磊;宁新;彭文忠;张天雷;张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3/79 | 分类号: | D06P3/79;D06P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纶 无纺布 微胶囊 染色 印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的印染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丙纶无纺布的微胶囊染色及印花方法。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也叫无纺布、不织布,简称为非织布。定义为: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薄片、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以及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和湿法缩绒毡制品)。
丙纶为聚丙烯纤维,它不具有可以束缚染料的极性或反应基团,结构也比较紧密,因此可染性极差。目前的解决方法多为采用纺丝前原液着色法,虽能解决染色问题,但成本昂贵、色谱不全,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印花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壁材将固体小颗粒、液体微滴或气体芯材包覆起来,形成直径一般在1~1000μm的微型胶囊的技术。它具有以下作用:将气体、液体物质固体化,方便储藏和运输;控制芯材的释放;避免芯材与环境中的湿气、氧气、光的反应;降低毒副作用;屏蔽某些物质产生的难闻气味;隔开各活性成分,避免它们由于反应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丙纶无纺布的微胶囊染色及印花方法,本发明使用微胶囊技术实现了无纺布的染色及印花,对于没有印花设备的公司而言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所使用的原材料廉价易得,经济环保。
本发明的一种丙纶无纺布的微胶囊染色及印花方法,包括:
(1)将包含隐色体染料的微胶囊分散在水中,然后加入显色剂,搅拌,得到丙纶微胶囊染色液;其中微胶囊占水质量分数为0.5~15%;显色剂占水质量分数的0.5~15%;
(2)在上述染色液中加入低温自交联粘合剂,然后处理丙纶无纺布,得到含微胶囊的丙纶无纺布,烘干,通过轧车或压纹机显色;其中低温自交联粘合剂占水质量分数的0~15%。
所述步骤(1)中微胶囊为密胺树脂微胶囊;水为蒸馏水。
内部包埋有隐色体染料的密胺树脂微胶囊(兖州市捷腾工贸有限公司)。
所述步骤(1)中显色剂为水杨酸锌树脂显色剂(南昌添丽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所述步骤(2)中低温自交联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粘合剂(合肥恒瑞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所述步骤(2)中处理无纺布的方法为浸渍、辊涂、喷洒或泡沫法处理无纺布。
所述步骤(2)中处理无纺布的带液率为10%-100%。
所述步骤(2)中烘干温度为60-90℃,烘干时间为3-5min。
所述步骤(2)中轧车或压纹机的压力为0.5-1mPa。
本发明染色配方包括密胺树脂微胶囊、水杨酸锌树脂显色剂和低温印花粘合剂,通过调整密胺树脂微胶囊和水杨酸锌树脂显色剂浓度成功使无纺布具有显色和印花的功能,对于无纺布的染色和印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微胶囊技术实现了无纺布的染色及印花,对于没有印花设备的公司而言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2)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材料廉价易得,经济环保;
(3)本发明所使用的方法快速、简捷、高效、廉价并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微胶囊的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图片;其中a、c为微胶囊显微镜图片,b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d为粒径分布图;
表1为实施例2整理后无纺布的压力显色情况;
图2为实施例3整理后无纺布的厚度柱形图;
图3为实施例4整理后无纺布的透气性柱形图;
图4为实施例5整理后无纺布的横向及纵向柔软性柱形图;
图5为实施例6整理后无纺布的横向(a)及纵向(b)强力及伸长率柱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称取1g密胺树脂微胶囊加入97g水,混合均匀后取1滴置于载玻片中及铝箔纸中,分别用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结构,其结果如图1所示。在微胶囊溶液中加入1g水杨酸锌树脂显色剂及1g粘合剂配制成含1%微胶囊、1%水杨酸锌树脂显色剂及1%粘合剂的混合液。
(2)通过浸轧法处理无纺布,维持带液率为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6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