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7434.3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6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玄;陈立祥;张智聪;黄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珊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因具有非接触辨识与资料安全性等优点,而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中,例如门禁卡、悠游卡、台湾通、八达通、交通卡、台湾智能卡、小额付款等射频辨识卡。而射频辨识技术在实践上,主要是由读取器(reader)以及射频辨识标签(RFID tag)所构成。其中读取器与射频辨识标签中均配置有天线以利于无线射频传输的进行。射频辨识标签(例如:射频辨识卡)包括天线与射频辨识芯片,射频辨识芯片电性耦接于天线。当射频辨识标签靠近读取器时,射频辨识标签的天线与读取器的天线会互相感应与通信。
此外,因射频辨识卡已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故使用者常携带多个射频辨识卡出门。且近年来发展出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近场通信技术由射频辨识技术演变而来,近场通信的工作运作模式除了有类似射频辨识技术的卡模式,还有点对点模式与读卡器模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同时将两张射频辨识卡接近读取器,会使得两张射频辨识卡的天线互相干扰使其无法被读取器感应。使用者需先将欲与读取器感应的射频辨识卡与其他射频辨识卡分开,再将欲使用的射频辨识卡靠近读取器才可顺利使用。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此外,如果想在同一装置上配置两个以上的射频辨识标签(射频辨识卡),则需要有两个以上的天线与射频辨识芯片。而且各天线需间隔一定距离才可正常运作,使配置多个射频辨识标签的装置体积增加变得笨重,让使用者不方便随身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可让多张无线通信芯片模块切换共享同一组天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包括本体、处理器、切换单元、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与天线。处理器、切换单元、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与天线设置于本体。切换单元电性耦接至处理器以接收切换信号。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各自电性耦接至切换单元。天线电性耦接至切换单元。处理器产生切换信号以控制切换单元选择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的其中之一电性耦接至天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穿戴式装置配置处理器、切换单元、天线与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其中切换单元电性耦接至处理器,所述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各自电性耦接至切换单元,天线电性耦接至切换单元。由处理器选择性产生切换信号。由切换单元依据切换信号选择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的其中之一电性耦接至天线。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此穿戴式装置的切换单元接收处理器产生的切换信号后,会选择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的其中之一电性耦接至天线。因此,此穿戴式装置可让至少二个无线通信芯片模块切换共享同一天线,避免两个以上无线通信芯片模块互相干扰,且可以缩小装置体积,方便使用者使用及携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说明图1所示穿戴式装置10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图4F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的外观图;
图5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的使用情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处理器传送封包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之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之实例。在本发明说明书全文(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耦接”一词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手段。举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应该被解释成所述第一装置可以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者所述第一装置可以通过其他装置或某种连接手段而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另外,凡可能之处,在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步骤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不同实施例中使用相同标号或使用相同用语的元件/构件/步骤可以相互参照相关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74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生物质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综合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分类器的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