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除尘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8353.5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4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李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科技企业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E03B11/12 | 分类号: | E03B11/12;C02F1/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林培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除尘 水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塔,具体涉及一种动态除尘水塔。
背景技术
由于地势、条件、资源等各种原因的限制,我国部分农村乡镇和城市的郊区尚未接通自来水,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从而给生活带来方便,大部分农民选择在屋顶安装水塔,储存井水等地下水资源,水塔大多采用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制成。
目前,使用水塔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筒盖、筒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等,这种结构的水塔存在以下缺陷:其一,水塔里面的水大多数是静止状态,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会从上往下轻微流动,从而易造成水塔里的水有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产生而发臭变质;其二,水塔的水资源大都是直接通过抽水泵抽到水塔,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而现在我国大部分地表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有25%不达标,主要有生物污染、有机致癌、重金属污染等三类污染,饮用不安全;另外,水塔长期使用,塔底壁容易积压泥沙、悬浮物等杂质,而水塔安装位置较高,且水塔也具有一定的高度、体积,水塔的清洗也就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对饮用水塔的结构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吸附有害物质、清洗方便的动态饮用水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态除尘水塔,包括筒盖、筒体、筒底;所述筒体上部靠近筒盖处开设有进水口,筒体下部靠近筒底处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筒底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筒底设置成锥形;所述进水口下方处设置有与筒体横截面积相等的除杂填料层;所述筒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层横向设置的折流板,每层折流板的前端或后端设置有折流口,即相邻折流板的折流口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筒体外设置有循环流动水管,该循环流动水管设置有循环出水口和循环进水口,所述循环出水口与出水口位于筒体的同一高度,所述循环进水口与进水口位于筒体的同一高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更好除去水的重金属等污染杂质,除尘填料层为硅、铝、氧晶格四面体的生物活化滤料。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使水塔里的水处于多方向的流动状态,既可以横向流动也可以垂直方向流动,折流板开设有均匀布满其上的通孔。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尽可能除去水塔里的水泥沙、悬浮物等细小固体杂质,进水口、出水口、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均设置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设置有循环水管、折流板,且折流板设置有通孔、折流口,可使水塔水多方向流动,克服了现有水塔水的静止状态,从而防止水塔里的水因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产生而发臭变质,保证水塔水的绿色卫生。
2、筒体上方设置有除杂填料层,经过两次除杂,即水塔储存水时的第一次除杂和水动态流动循环时二次除杂,有效除去水里的重金属和泥沙等杂质,较少因食用重金属而带来的不好影响,健康饮用。
3、筒底设计成锥形,利用水多方向流动的动力将泥沙、悬浮物等杂质,冲积在锥形的筒底底部,清洁方便。
4、所有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过滤网,彻底清除泥沙、悬浮物等水杂质,从而水塔里的水纯净卫生。
5、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水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筒盖,2、进水口,3、除杂填料层,4、筒体,5、折流板,6、折流口,7、通孔,8、出水口,9、过滤网,10、筒底,11、排污口,12、循环流动水管,12-1、循环出水口,12-2、循环进水口,13、水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动态除尘水塔,包括筒盖1、筒体4和筒底10;所述筒体4上部靠近筒盖1处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筒体4下部靠近筒底10处开设有出水口8。
所述筒底10设置成锥形,筒底4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1。
所述进水口2下方处设置有与筒体4横截面积相等的除尘填料层3;本实施例优选设置除杂填料层3为硅、铝、氧晶格四面体的生物活化滤料。
所述筒体4外设置有循环流动水管12,该循环流动水管12设置有循环出水口12-1和循环进水口12-2,所述循环出水口12-1与出水口8位于筒体4的同一高度,所述循环进水口12-2与进水口2位于筒体4的同一高度;本实例优选设置进水口2、出水口8、循环进水口12-2、循环出水口12-1均有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科技企业发展中心,未经桂林科技企业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8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园节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二次供水生活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