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1001.5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5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曲浩丽;陈永生;朱德文;王鹏军;陈明江;韩柏和;曹杰;李瑞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15/00;C12P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湿 联合 消化 处理 粪便 秸秆 方法 | ||
1.一种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固液分离:
将所述禽畜粪便中的牛粪进行固液分离后得到含水率为40%~50%的固体残渣和分离液,分离液流进预处理池;
2)湿式厌氧消化:
在上述预处理池内添加30%接种物后搅拌,将得到的所述分离液与所述接种物的混合料输送至CSTR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消化后生成消化液和第一沼气;
3)预处理:
将秸秆粉碎至长度≤10cm,喷洒水将碎秸秆浸湿后添加2‰比例的腐秆剂,之后与所述畜禽粪便中除牛粪以外的其他粪便混合、翻堆,得到C/N比为(20~30):1的第一混合物料;
4)干式好氧消化:
干式好氧消化前物料准备:压取所述消化液并与所述第一混合物料混合得到55%~65%含水量的第二混合物料;
干式好氧消化过程:在温度50~60℃、供氧量5%~20%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二混合物料进行好氧消化,将好氧消化过程中的第二混合物料进行渗滤得到第一渗滤液,并用第一渗滤液作为第一回流液对所述第二混合物料进行回流雾喷,生成好氧消化产物;
5)干式厌氧消化:
干式厌氧消化前物料准备:压取所述消化液并与所述好氧消化产物混合得到70%~80%含水量的第三混合物料;
干式厌氧消化过程:在温度30~35℃、压力300~500pa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三混合物料进行厌氧消化,将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第三混合物料进行渗滤得到第二渗滤液,并用第二渗滤液作为第二回流液,
在第1至10天,用所述第二回流液对所述第三混合物料进行回流雾喷,在第10天至消化过程结束,除继续进行所述的回流雾喷以外,同时压取所述消化液并与所述第二渗滤液1:1混合作为第三回流液对所述第三混合物料进行回流注喷,上述干式厌氧消化过程生成第二沼气、沼渣和沼液,将所述沼液回收至干式厌氧消化过程循环利用;
6)将步骤2)和步骤5)产生的第一沼气和第二沼气收集入CSTR反应器的储气柜中,经脱硫脱水处理后送入发电机组供有机肥生产使用;
7)将步骤1)得到的固体残渣和步骤5)产生的沼渣送入有机肥生产线,制成有机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好氧消化过程中第一渗滤液的流量为2~4m3/min,所述第一回流液的流量是第一渗滤液总量的60%,所述回流雾喷每天1次,每次20~30min,干式好氧消化时间3~6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厌氧消化过程中第二渗滤液的流量为2~4m3/min,所述第二回流液的流量是第二渗滤液总量的60%;
在第1至5天,所述回流雾喷每天2次,每次20~30min;
在第6至10天,所述回流雾喷每隔1天1次,每次20~30min;
在第10天至消化过程结束,所述第三回流液的流量是第二渗滤液总量的30%,所述回流注喷每天1~3次,每次2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喷是指液体从物料上方以雾状均匀喷洒,利用液体的重力作用渗入物料中;所述注喷是指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直接注入物料中,使物料在1m3范围内有液体注入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好氧消化过程中,当环境日均气温>15℃时,消化时间是3~4天,当环境日均气温<15℃时,消化时间是5~6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好氧消化过程中,通过鼓风装置进行间歇式通风供氧,通风量是2~4m3/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厌氧消化过程中,环境日均气温<15℃时,将所述第二回流液和第三回流液预先加热至35℃。
8.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湿联合消化处理禽畜粪便与秸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沼气、沼渣和沼液是在所述干式厌氧消化过程的第40至50天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0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