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自吸油路和计量装置的油罐车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1213.3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杜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22 | 分类号: | B60P3/2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油路 计量 装置 油罐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运输车,具体的是一种运油的油罐车。
背景技术
油罐车(oil tank truck):又称流动加油车、电脑税控加油车、引油槽车、装油车、运油车、拉油车、石油运输车、食用油运输车,主要用作石油的衍生品(汽油、柴油、原油、润滑油及煤焦油等油品)的运输和储藏。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有多种加油或运油功能,具有吸油、泵油,多种油分装、分放等功能。运油车专用部分由罐体、取力器、传动轴、齿轮油泵、管网系统等部件组成。管网系统由油泵、三通四位球阀、双向球阀、滤网、管道组成。油罐结构为椭圆柱形或梯形面柱形体,用优质钢板制成,整个罐体分单仓或多仓,仓内可分室,中间隔板下端有通孔,每仓中间焊有分仓或多仓,仓内可分室,中间隔板下端有通孔,每仓中间焊有分仓加强波隔板,以减轻汽车行驶时罐体内油料的冲击和提高罐体的刚度。为了防止锈蚀,罐体外表涂防锈漆及装饰漆,油罐侧面中间装有容器指示计,在往油罐加油或向外输油时,可直接指示出罐内的容积。罐口为直径500mm的孔,以供维修保养之用。大盖由螺栓紧固在罐口劲板上,由一个支销和一个耳板将小盖与大盖连接在一起,顺时针转动小盖上手柄,可使小盖压紧。反转,脱开耳板后,小盖则可打开,大盖上侧安装有呼吸阀。为了保证加油车正在工作过程中,罐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基本一致,在罐中大盖上安装了呼吸阀,当罐内油料受热膨胀或当用油泵向罐加油时,罐内油面上升,压力增大,当罐内压力高于外界压力8KPA时,呼吸阀上阀片开启;当用油泵向外排油或油料受冷收缩时油面下降,压力降低,当罐内压力低于外界压力3KPA时,呼吸阀下阀片开启。
一般在加油车装卸油运输车上装载油品时,大多底盘由于自身底盘长,加油灵活机动性差,这样装卸和运输存在以下缺点: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客户自吸计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自吸油路和计量装置的油罐车,该带有自吸油路和计量装置的油罐车具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靠的特点,它解决了底部自吸装油计量,简化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带有自吸油路和计量装置的油罐车,设有汽车底盘、发动机、驾驶室、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操纵系统、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上架设有罐体,所述罐体在罐体底部设有海底阀,所述海底阀通过管路、API卸油阀、卸油变径接头及堵盖构成卸油管路;所述油罐中部设有由油气回收接头、变径接头及堵盖组成的油气回收管路;所述海底阀通过管路与DN50三通球阀、滤网三通、油泵、DN50三通球阀、DN50直通球阀、DN50带法兰阳端及堵盖连接成油泵管路;所述海底阀通过管路与安全阀、DN50三通球阀、DN50直通球阀、DN50带法兰阳端及堵盖连接成管路;所述海底阀通过管路与安全阀、DN50三通球阀、DN50直通球阀、DN50带法兰阳端及堵盖连接成管路;所述海底阀通过管路与安全阀、DN50三通球阀、DN40挠性管、DN40直通球阀、DN40软管接头连接成管路;所述DN50直通球阀、过滤器、流量计、直通球阀通过管路连接成计量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底部的海底阀,将油路引出到汽车底盘左右两侧的两个操纵箱内,右侧安装油气回收、进油管路,左侧安装泵油管路。
本发明自吸带计量油车油路可实现油泵卸油、自流卸油、底部自吸装油、油库装油作业,它结构紧凑,且操作起来简单、可靠,解决了底部自吸装油计量问题,简化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油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便携小推车
- 下一篇:一种实时数据显示样式的切换方法及其切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