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塑料包装袋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1561.0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素华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K13/02;C08K3/26;C08K5/10;C08K3/22;C08K5/098;C08K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塑料 装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塑料包装袋。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问题,特别是不易腐烂广而多的塑料制品废弃物,多数国家仍采取焚烧减容处理,然而,在这种处理过程中会排出大量有害的二恶英而污染环境,从而迫使人们去解决。二恶英是由二氯甲苯、二氯乙苯和多氯联苯等氯苯化合物组成,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00倍,它的特点是在有氯元素和苯类有机物的情况下,在200℃以上开始合成,到850℃以上停留2秒钟才能裂解,而当烟气温度降低以后,二恶英又有一定比例的重新合成。为了在燃烧时消除二恶英的产生,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如专利号为99114997.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新的处理办法,其处理过程为:在焚烧垃圾产生的烟气中喷入活性碳粉末,再将吸附有二恶英的活性碳粉末从烟气中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活性碳粉末送入燃烧室中燃烧,其特征在于:在向烟气中喷入活性碳粉末之前,先让烟气在湿式除尘器内受到水流的清洗而除去粉尘。这种处理的方法是利用了活性碳助剂及处理设备。众所周知,环境处理设备价格昂贵,占地、占空间,需要经常维修与保养,因此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处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有,上述处理的方法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去消除废塑料在燃烧时二恶英的产生,这只是在燃烧时对产生的二恶英在设备内进行消除,而不能遏止废塑料在燃烧时产生二恶英,所以是一种除表不除本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保塑料包装袋,该包装袋通过对材料组分的改进,添加环保母粒,从根本上抑制塑料燃烧产生的二恶英。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塑料包装袋,该包装袋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00份,线性聚乙烯树脂25~35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4~16份,钛酸酯偶联剂2~4份,20%碳酸钙母粒3~5份,环保母粒24~28份;其中所述环保母粒的组成为:活性氧化锰40~44%,硬脂酸偶联剂1.0~1.4%,石蜡3~5%,氧化油4~6%,硬脂酸锂6~8%,余量为聚乙烯。
优选,该包装袋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00份,线性聚乙烯树脂30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5份,钛酸酯偶联剂3份,20%碳酸钙母粒4份,环保母粒26份;其中所述环保母粒的组成为:活性氧化锰42%,硬脂酸偶联剂1.2%,石蜡4%,氧化油5%,硬脂酸锂7%,余量为聚乙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在塑料包装袋材料中添加环保母粒,使得材料的塑料包装袋废弃后其燃烧处理时,燃烧速度加快,从而抑制二恶英的产生,使得塑料包装袋环保性能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环保塑料包装袋,该包装袋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00份,线性聚乙烯树脂25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6份,钛酸酯偶联剂2份,20%碳酸钙母粒5份,环保母粒24份;其中所述环保母粒的组成为:活性氧化锰40%,硬脂酸偶联剂1.4%,石蜡3%,氧化油6%,硬脂酸锂6%,余量为聚乙烯。
实施例二
一种环保塑料包装袋,该包装袋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00份,线性聚乙烯树脂35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4份,钛酸酯偶联剂4份,20%碳酸钙母粒3份,环保母粒28份;其中所述环保母粒的组成为:活性氧化锰44%,硬脂酸偶联剂1.0%,石蜡5%,氧化油4%,硬脂酸锂8%,余量为聚乙烯。
实施例三
一种环保塑料包装袋,该包装袋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00份,线性聚乙烯树脂30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5份,钛酸酯偶联剂3份,20%碳酸钙母粒4份,环保母粒26份;其中所述环保母粒的组成为:活性氧化锰42%,硬脂酸偶联剂1.2%,石蜡4%,氧化油5%,硬脂酸锂7%,余量为聚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素华,未经李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