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1609.8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6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蓝水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02 | 分类号: | F25D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蓄冷 制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能领域,涉及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发达国家,60%以上的建筑物都已使用冰蓄冷技术。美国芝加哥一个城市区域供冷系统,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共有4个冷站,城市集中供冷。其中芝加哥城市供冷三号冷站蓄冰量是12.5万冷吨时,电力负荷438兆瓦,每日制冰4700吨。从美、日、韩等国家应用的情况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负荷集中、峰谷差大、建筑物相对聚集的地区或区域都可推广使用。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新增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约8亿~9亿平方米,为冰蓄冷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我国每年公共建筑新增面积约3亿平方米,如30%的新建公共建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全国每年可节电15亿千瓦时。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冰蓄冷系统在蓄冰工况时,经制冷机冷却的低温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槽的蓄冰换热器内,将蓄冰槽内静止的水冷却并冻结成冰,当蓄冰过程完成时,整个蓄冰设备的水将基本完全冻结。融冰时,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系统回流温热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换热器,将乙二醇溶液温度降低,再送回负荷端满足空调冷负荷的需要。该系统中,通过乙二醇作为循环运的冷媒,在管路中进行循环制冷,但乙二醇价格昂贵,并且具有毒性,若是管件破裂溢出,对人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冰蓄冷系统为了追求制冷效率,结构相当复杂,成本普遍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该冰蓄冷制冷装置成本低下,制冷效果好,使用安全,解决了现有冰蓄冷制冷装置成本高,制冷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呈圆筒形的蓄冰池,所述蓄冰池内具有制冷管,所述蓄冰池内具有若干个贯穿所述蓄冰池两侧的且呈圆柱形的通气腔,所述蓄冰池的外部具有呈圆筒形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蓄冰池同轴设置,所述外壳内具有呈圆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蓄冰池的内壁上,所述蓄冰池的底部固连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上,所述固定板上与所述蓄冰池的固连处具有与所述通气腔腔口对应的尺寸相同的开口,所述外壳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通向房间,所述进气管上具有气泵一,所述外壳的底部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通向房间,所述出气管上具有气泵二,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外壳底部之间具有三叶风扇,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上具有电机,所述三叶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外壳底部,所述三叶风扇连于所述电机,所述固定板上具有若干个通气孔。
通过气泵一将房间内的热空气吸入外壳内,通过三叶风扇的作用,热空气经过通气腔以及外壳与蓄冰池之间的间隙,期间,热空气与蓄冰池冰冷的外壁进行热量交换,变成冷空气,通气腔的设置使每次流通的空气量增多,并且在不改变蓄冰池直径的前提下增大了热空气与蓄冰池的接触面积,使制冷迅速,然后通过气泵将制冷后的冷空气输送至房间后,实现了循环制冷,本制冷装置结构设计巧妙,使用空气制冷的方式,改变了以往采用乙二醇加水的混合冷媒的方式,使安全性能大大增强,并且使成本降低。
在上述的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中,所述蓄冰池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凸出的且呈圆弧形的接触部。
接触部的设置是为了增大蓄冰池外壁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冷热交换面积大大增大,进一步提升了制冷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中,所述通气孔的尺寸小于所述开口的尺寸。
该种结构能够使固定板的强度得以提示,防止固定板在使用久后断裂。
在上述的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中,所述通气腔在靠近所述蓄冰池外壁处呈环形分布。
即蓄冰池的中心处不具有通气腔,该种结构是为了能够方便的在蓄冰池内放置制冷管,另外,使固定板中心的平整处能够安装电机,设计考虑周全。
在上述的一种冰蓄冷制冷装置中,所述三叶风扇的叶片尺寸略小于所述外壳的半径。
使制冷后的冷气能够充分快速的运动,减少了气泵二的工作负担,使冷气的输送快速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冰蓄冷制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蓝水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蓝水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