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混合物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平均EO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4438.4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7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相;宁小玉;姜瑞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9 | 分类号: | G01N30/8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混合物 烷基 酚聚氧 乙烯 平均 eo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测定混合物中烷基酚 聚氧乙烯醚平均EO数(环氧乙烷加成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是一类具有良好润湿、去污、乳化、扩散等性能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酸、耐碱、耐硬水,用途广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是由烷基酚(亲油基)和环氧乙烷(亲水基)通过逐步加合反应得到的, EO数(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不固定,平均EO数n可在1~100范围之 间,EO数对表面活性剂性质有很大影响。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EO数n的分析有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凝胶 渗透色谱法、质谱法等。其中,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和质谱法适宜纯 物质样品,不适用于混合物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EO数n的测定,特别是 不同碳链长度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共存时干扰严重。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凝 胶色谱柱按分子流体力学体积的不同进行测定,需要一系列聚乙二醇标准 物质,得到的结果是相对分子质量,再通过繁复计算才能得到EO数n, 分析误差很大。质谱法在定性方面有优势,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可以分析 混合物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碳链及EO数n的分布,但仪器昂贵、技术 要求高,而且质谱检测器对不同EO数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化合物的响应 不同,将导致最终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混合物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平均EO数(环氧 乙烷加成数)n的方法,采用示差-紫外双检测器串联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可同时测定混合物中多种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平均EO数。该方法准确、 简单、高效、独特,适合于科学研究、质量监督、环境监测和工业质控的 需要。
一种测定混合物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平均EO数的方法,包括:
(1)配制标准品溶液:称取已知平均EO数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标 准品,加1-10000倍的溶剂溶解制成标准品溶液;烷基链不同的标准品溶 液可以混合配制;
(2)配制供试品溶液:取可能含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物供试品, 加1-10000倍的溶剂使其溶解,过滤,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3)利用带有示差折光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对 标准品溶液进行检测,得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保留时间和信号比;
(4)将标准品溶液的信号比和标准品的平均EO数作为两组变量, 绘制标准曲线;烷基链(即保留时间)不同的标准曲线分别绘制;
该步骤绘制标准曲线的具体方法为: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标准品平均EO数n为纵坐标(或横坐标),标 准品溶液的信号比为横坐标(或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利用串联有示差折光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对供试品溶液进行分离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即烷基链)的不同,可能得 到一组或多组不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信号比;
(6)将供试品溶液的信号比分别代入与其烷基链(保留时间)相同 的标准曲线方程中,得到供试品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平均EO数。
其中步骤(3)~(6)中的信号比一般为示差折光检测器和紫外检测 器响应值的比值,例如可以为示差峰面积/紫外峰面积,或者是示差峰高/ 紫外峰高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采用的色谱柱优选为C8或C18 反相柱;例如SBC18柱(4.6×150mm,5μm),采用示差-紫外双检测器串 联,针对这样的色谱条件,所述的流动相一般选择含有45~95%体积甲醇 和2~15%体积乙腈的混合水溶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流动相最优选择为体积比80~85∶4~6∶12~15 的甲醇、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使得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的谱图 和峰型趋于完美效果,峰型清晰、分离度好、准确度高。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一般采用205~350nm, 优选,225nm或275nm。
本发明所述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CmH2m+1-C6H4O-(CH2CH2O)nH
其中,m=4~18,n=1~100。进一步优选为m=8~12,n=1~40。更进 一步优选为m=8或9或12,n=2~21。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 乙烯醚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4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