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洁生产五氧化二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4454.3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张菊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2;C22B34/22;C22B4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生产 氧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氧化钒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生产五氧化二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钒钛磁铁矿、钒渣、钢渣等提钒原料,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传统钠化焙烧——水浸工艺生产五氧化二钒,钠盐添加剂为NaCl、Na2SO4、Na2CO3和NaNO3中一种或几种钠盐的组合,与含钒物料均匀混合后在高温下焙烧,焙烧温度700~800℃,钠盐添加量为wt.10%~20%,钒原料中低价钒转化为五价钒,与添加剂中钠结合生成可溶于水的钒酸钠。焙烧熟料用水浸出,固液分离后,得到pH为8~10的含钒溶液,溶液中的主要杂质Si、P采用可溶性钙盐、铝盐或镁盐除去,然后加入铵盐(NH4)2SO4、(NH4)2CO3或NH4Cl,溶液pH值保持在1.5~2.5,温度90℃以上,从溶液中析出多钒酸铵沉淀,将多钒酸铵煅烧脱氨制取得到V2O5。
但钠化提钒——水浸工艺本身存在局限性,且其产生的“三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1)钠盐提钒对原料要求苛刻,《钒渣的氧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121页中报道钒渣中CaO含量每增加1%,钒转浸率降低4.7~9%,V2O5/CaO比值越高,影响越小,V2O5/CaO小于9时影响就比较明显,因此要求原料中CaO和MgO含量低于1.5%,以减少焙烧过程中由于低溶解度钒酸盐形成造成的钒损失。(2)钠化焙烧过程中会分解出有害气体HCl、Cl2、SO2和SO3等,污染环境,腐蚀设备;钠盐熔点低,焙烧过程中易结圈、粘炉,影响钒转化率;钠盐添加量大,生产成本高;(3)钠化提钒尾渣中含碱高(5%左右),一直难以综合利用,尾渣配料炼铁会造成高炉结瘤,恶化高炉料柱的透气性,侵蚀炉衬,影响高炉运行。由于钠含量高,提钒尾渣不能加工成一般耐火材料,若加工成一般的建筑材料,则其强度低,抗冻性差,因此主要采用堆弃处理,全国钒企业每年排放的钠化提钒尾渣约30万吨,而且随钒产能的增加会不断增长,这样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还污染环境。(4)钠化提钒——水浸所得的含钒溶液为碱性溶液,在沉钒过程中需加入大量酸将溶液调节至pH为2.0左右的酸性溶液。(5)钠盐焙烧——铵盐沉钒后沉钒母液难以循环利用。由于沉钒母液中钠含量高,且在循环过程中钠会不断富集,这样势必在沉钒工序段需要加入更多的硫酸铵,硫酸盐大量积累会使含钒溶液粘度增大,沉钒过程中出现“冒槽”现象,目前钒生产企业的沉钒废水均采用末端处理的方法,在除钒、铬、中和处理后直排,但这样会使周边土地盐碱化、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6)传统的钠化焙烧提钒技术钒回收率低,单程钒提取率约75%,尾渣中的钒多通过二次焙烧提钒降低其含量,二次提钒率低于50%,多次焙烧后仅为80%。
碳酸盐、复合盐焙烧与氯化钠和硫酸钠焙烧相比,可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但提钒尾渣和沉钒母液中钠含量仍然较高。无盐焙烧提钒在焙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尾渣不含氯和碱,可以综合利用,但该工艺对原料要求苛刻,不适于大规模应用。《钢铁钒钛》,2012.33(1)16~19报道的亚熔盐提钒、铬技术,提钒熔盐需除杂浓缩后才可返回提钒段,所得尾渣同钠化焙烧一样,需洗涤、脱碱后才可作为炼铁原料,公开号CN101967563B中公布的一种NaClO预氧化,硫酸直接酸浸提钒技术的可免除焙烧段,钒提取率较高,但对设备材质要求高,且强酸浸出选择性差,含钒溶液中杂质离子浓度高。此外,无论是亚熔盐或是直接酸浸提钒所得钒液中碱浓度或酸浓度非常高,需采用中和法或电渗析法调节溶液pH值,才可达到溶剂萃取或离子交换净化分离钒的要求,导致整个工序复杂化,成本增高,且含有有机相的沉钒废液又成为新的污染源。
从生产成本而言,钙化焙烧工艺添加剂为石灰或石灰石,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从环境角度而言,钙化焙烧段不产生有害气体,沉钒母液和提钒尾渣中不含钠、钾,富含钙,尾渣中的其他有价金属易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沉钒母液中不含钠,循环利用不会产生粘稠现象,可避免“冒槽”。总之,钙化提钒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提钒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44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电渣重熔冶炼方法
- 下一篇:矿石连续还原与热送炼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