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阶梯光栅在扫描型光谱仪器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4834.7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6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3/06 | 分类号: | G01J3/06;G01J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光栅 扫描 光谱 仪器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阶梯光栅在扫描型光谱仪器中的应用,属于扫描型光谱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扫描型单色器设计中,通常为1米焦距、4320光栅刻线的光谱仪,通过减小光栅常数,加大焦距来提高分辨率(半峰宽小于0.006nm)。但波长扫描范围却仅有190~400nm;由于焦距为1米的单色器在设计上体积较大,为了保证单色器箱体不变形,通常采用整体铸铝设计,而且箱体壁很厚,非常重。为了保证单色器不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还加入了单色器恒温装置,进一步加大了设计难度。最后设计出来的仪器也是体积很大,质量也很大,使得搬运、安装都很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为了保证单色器不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还加入了单色器恒温装置,进一步加大了设计难度。最后设计出来的仪器也是体积很大,质量也很大,使得搬运、安装都很复杂。进而提供一种中阶梯光栅在扫描型光谱仪器中的应用 。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阶梯光栅在扫描型光谱仪器中的应用,包括:外光路、第一分光器和第二分光器;
所述外光路包括第一凹面反光镜、第一平面反光镜和第一狭缝,入射光经第一凹面反光镜聚焦反射,经第一平面反光镜反射,在第一狭缝处聚焦;
所述第一分光器包括第一狭缝、第二平面反光镜、凹面光栅和第二狭缝,入射光经第一狭缝进入第一分光器,经第二平面反光镜反射到凹面光栅,凹面光栅通过旋转,进行波长选择、反射聚焦到第二狭缝;
所述第二分光器包括第二狭缝、第二凹面反光镜、中阶梯光栅、第三凹面反光镜和出射狭缝,入射光经第二狭缝进入第二分光器,经第二凹面反光镜反射汇聚成平行光到中阶梯光栅,中阶梯光栅通过旋转,进行级次选择、反射到第三凹面反光镜,经第三凹面反光镜反射聚焦到出射狭缝。
本发明中是增加衍射级数来提高分辨率,波长扫描范围能达到190~800nm。
本发明将中阶梯光栅作为主分光元件,通过高级次光谱实现较高的光谱色散和理想的光学分辨率。使用中阶梯光栅能够把分光器设计的很小。但不同波长、不同级数的谱线重叠是中阶梯光栅的不足之处;然而,采用凹面光栅进行初级分光,将很小的波段通过狭缝进入第二分光器,很好解决了谱线重叠问题。入射光进入第二级分光器的中阶梯光栅分光系统,配合精密扫描机构,通过高级次光谱实现较高的光谱色散和理想的光学分辨率。
本发明的优点:1、超短程光学设计使扫描速度快,进行多元素测量极大的节省时间。2、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小,分光器无需恒温处理。3、小巧的分光器设计使得整个仪器十分紧凑,小型化,摆脱已往传统扫描型光谱仪体积庞大,重量重难以搬运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光源,12为光电倍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中阶梯光栅在扫描型光谱仪器中的应用,包括:外光路、第一分光器和第二分光器;
所述外光路由第一凹面反光镜2、第一平面反光镜3和第一狭缝4组成,入射光经第一凹面反光镜2聚焦反射,经第一平面反光镜3反射,在第一狭缝4处聚焦。
所述第一分光器由第一狭缝4、第二平面反光镜5、凹面光栅6和第二狭缝7组成,入射光经第一狭缝4进入第一分光器,经第二平面反光镜5反射到凹面光栅6,凹面光栅6通过旋转,进行波长选择、反射聚焦到第二狭缝7。
入射光进入第一级分光器的凹面光栅6,通过精密扫描机构,对入射光进行预分光,有效消除其他干扰谱线由于谱线重叠引起的干扰。
所述第二分光器由第二狭缝7、第二凹面反光镜8、中阶梯光栅9、第三凹面反光镜10和出射狭缝11组成,入射光经第二狭缝7进入第二分光器,经第二凹面反光镜8反射汇聚成平行光到中阶梯光栅9,中阶梯光栅9通过旋转,进行级次选择、反射到第三凹面反光镜10,经第三凹面反光镜10反射聚焦到出射狭缝11。最后由光检测器件进行采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4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铸件用打磨设备
- 下一篇:一种接有弯机头的低速电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