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5235.7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7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文;丁雪;卢双舫;薛海涛;王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32 | 分类号: | G01V3/32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测井 sub 截止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中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尤其是一种依据核磁共振测井T2谱各时间点T2谱强度所反映的孔隙结构特征构建T2截止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自核磁共振技术引入油气测井勘探以来,促使油气测井对孔隙流体和孔隙结构的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核磁响应参数:
(1)
式中:为核磁测井测量得到的随时间t变化的回波幅度;
T2i为第i个组分的横向弛豫时间,i=1,…,N;
为对应于T2i组分的核磁共振孔隙度,i=1,…,N;
由公式(1)进行多指数拟合可以求出每一个测量点的T2i—的分布曲线,构建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进而实现对储层孔隙结构的评价,并从中获取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可动流体饱和度等重要的储层评价参数。而要准确的得到这些评价参数, 必须确定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T2截止值,即T2cutoff。T2截止值是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的T2的分界值,分布谱上对应T2值大于T2cutoff的流体为可动流体,对应T2值小于T2cutoff的流体为束缚流体,因此对T2截止值的确定直接决定了对储层可采性的评价,进而决定了油气藏的经济价值的评价。
对T2截止值的确定的确定,国内外专家做了不少的工作,1991年Straley通过北美地区低渗透、富含粘土的砂岩样品的分析发现,饱和水样品的T1分布谱能反应样品孔隙大小分布,长T1组分对应着大孔隙,短T1组分对应着小孔隙,并认为46ms就是岩样的束缚水与可动水的分界线,可视其为T1截止值。1993年Kleinberg重新刻度T1谱得到同一岩样的T2分布谱,,Morriss在分析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碎屑岩的T1截止值应取50ms,计算得出T2cutoff大约为33ms。目前为止,国内外基本上也是按照采用这个截止值对核磁测井进行处理和评价的。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碎屑岩储层的T2cutoff变化范围相当大,根本就不是一个固定值。T2截止值随储层岩性的差异变化很大,匡立春等在申请号为20051007223.9的发明专利中也有类似的发现,所以T2截止值固定在实际地层中变得不适用了。
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寻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的求取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方法。
(1)岩心实验刻度求取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
岩心实验刻度求取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法进一步分为:孔隙度累加法、压汞毛管压力曲线法和束缚水饱和度反算法。
①孔隙度累加法确定T2截止值
首先,将岩样在饱和水状态下进行一次NMR测量,得到一个T2分布谱,该谱所包围的面积为岩样孔隙度。对T2谱顺次累加,得到饱和水状态下的孔隙度累加曲线。其次,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一般为室温10~25℃,压力100psi) ,用离心机甩出岩样中的可动水,再进行一次NMR测量,得到一个T2谱,该谱所包围的面积为束缚流体体积(BVI)。将T2谱顺次累加,得到束缚水状态下的孔隙度累加曲线,将这两种状态下的孔隙度累加曲线作于同一张图上,从离心后T2谱累加孔隙度曲线最大值处(即束缚水体积BVI)作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该直线与饱和水状态下T2谱孔隙度累加曲线有一个交点,经过该交点作一条平行于孔隙度分量的直线,该直线与时间轴的交点对应的T2值即为该岩心样品的T2截止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5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