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5247.X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7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灏文;施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分配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包括:组配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组配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RS485接口连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ODN设备内部组成单元不能统一对接以及智能ODN设备内部需要进行较多的协议转换,从而避免了模块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不同厂商ODN设备内部单元的统一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Intelligent)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简称为ODN)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ODN系统(Intelligent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的基本组成包括智能ODN设备、智能管理终端、智能ODN管理系统等三大部分。
移动运营商定义了电子标签载体包括具有电子标签的光跳纤、尾纤等类型的光纤,主要完成承载电子标签的功能,通过I1接口与智能ODN设备连接;智能管理终端和智能ODN设备之间的I2接口必须是RJ45接头的RS485接口,并支持供电。智能管理终端和智能ODN设备之间I2接口的RJ45接头包含电源VCC、地GND、数据正端RS485_P、数据负端RS485_N四个信号。
智能ODN设备包括组配单元、控制单元等。组配单元包括智能熔配模块等,完成光配线设备具有的光纤连接、分配和调度等功能。控制单元完成对外通信、端口管理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但是移动运营商没有定义智能ODN设备内部接口,实际中各个设备厂商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智能ODN设备内部接口,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有的厂商采用CAN总线,也有的厂商采用I2C、RS232等总线,性能、成本、可靠性方面各有优缺点。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设备厂商的智能ODN设备内部模块单元不能对接,对智能ODN系统的大规模商用推广不利,并且相关技术中智能管理终端和智能ODN设备之间I2接口为RJ485接口,而智能ODN设备内部单元之间的接口为非RJ485接口,不能实现内部单元的直接对接,需要进行协议转换。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ODN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ODN设备内部组成单元不能统一对接以及智能ODN设备内部需要进行较多的协议转换等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智能ODN设备,包括:组配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组配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RS485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管理模块,用于实现智能ODN设备的对外通信功能,以及对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进行管理;级联模块,用于为所述组配单元和所述管理模块分别提供第一RS485接口和第二RS485接口;所述组配单元通过所述第一RS485接口与所述级联模块连接,所述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RS485接口与所述级联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组配单元上的第一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级联模块上的第二RJ45连接器,所述第一RJ45连接器和所述第二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所述第二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理模块上的第三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级联模块上的第四RJ45连接器,所述第三RJ45连接器与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
优选地,所述级联模块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RJ45连接器和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遵循1-Wire标准的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该EEPROM用于存储所述级联模块的识别信息。
优选地,所述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上的DATA_I/O信号端子与所述EEPROM的1-Wire管脚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级联模块为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52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