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抗燃液压油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5432.9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3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多强;韩松霖;李晓涛;都长飞;邢军;王德岩;杨韬;赵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油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M161/00 | 分类号: | C10M161/00;C10M169/04;C10N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张皓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液压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低温抗燃液压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油是利用液体压力能的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介质,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抗磨、系统润滑、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对于液压油来说,首先应满足液压装置在工作温度下与启动温度下对液体粘度的要求。低温抗燃液压油是一种具有火焰自动熄灭功能的抗燃液压油,不仅具有优秀的抗氧化、防磨损、防锈和防泡沫性能,还可以把油品与火焰或炽热表面接触时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降到最低。
目前用于航空领域的抗燃液压油主要有三类:磷酸酯抗燃液压油(应用于民航飞机)、合成烃抗燃液压油(应用于直升机)、低温抗燃液压油(应用于战机及导弹)。通常用于直升机的合成烃抗燃液压油的国外标准为MIL-PRF-83282,国内标准为GJB5311-2004。而通常用于战机及导弹的低温抗燃液压油的国外标准为MIL-PRF-87257,而国内目前没有相应产品和标准。而通常用于民航飞机或直升机的液压油并不能直接用于战斗机,因为战斗机的工作条件更为苛刻,因此对液压油的要求也更高,用于民航飞机的磷酸酯抗燃液压油会对战斗机及导弹的金属材料造成腐蚀,用于直升机的合成烃液压油无法满足战斗机的低温起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目前的国内状况,本发明的发明人开发了一种低温抗燃液压油,以满足国内对低温抗燃液压油的需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抗燃液压油,其由以下组分构成:
100重量份的基础油;
0.3至3重量份的抗氧剂;
0.1至5重量份的极压剂;
0.04至0.7重量份的防锈剂氮硼酸酯;
0.0006至0.02重量份的染色剂;和
12ppm的抗泡剂甲基硅油。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低温抗燃液压油由以下组分构成:
100重量份的基础油;
0.5至2.5重量份的抗氧剂;
0.25至3.6重量份的极压剂;
0.09至1.2重量份的防锈剂氮硼酸酯;
0.001至0.009重量份的染色剂;和
12ppm的抗泡剂甲基硅油。
进一步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低温抗燃液压油由以下组分构成:
100重量份的基础油;
1.3重量份的抗氧剂;
1.54重量份的极压剂;
0.10重量份的防锈剂氮硼酸酯;
0.005重量份的染色剂;和
12ppm的抗泡剂甲基硅油。
根据本发明的低温抗燃液压油,其中所述基础油由PAO2、癸二酸酯和全氟烃基聚醚构成,三种组分的重量比为PAO2:癸二酸酯:全氟烃基聚醚=4.3:3.4:2.3。所述抗氧剂为二异辛基二苯胺及其衍生物。所述极压剂为三苯硫代磷酸酯。所述防锈剂为氮硼酸酯。所述染色剂为苏丹红Ⅳ和油红O。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低温抗燃液压油不含抗磨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所述低温抗燃液压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常温下将PAO2、癸二酸酯和全氟烃基聚醚按比例搅拌混合约3小时,形成复配基础油备用;
2)将温度升至约70℃,然后依次加入抗氧剂、极压剂、防锈剂和染色剂,继续搅拌约2小时至各种组分混合均匀;
3)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约12-15ppm的抗泡剂,继续搅拌约1小时,得到最终的产品。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低温抗燃液压油同目前国内用于战斗机的航空液压油如10号航空液压油、15号航空液压油以及国外类似产品相比较,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低温抗燃液压油粘度、闪点等物理性质更优并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因此可以更广泛地用于航空战斗机领域。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低温抗燃液压油不含抗磨剂,但仍然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抗磨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美军标MIL-PRF-87257规定的低温抗燃液压油要求的工作为-54℃~200℃,使用温度范围宽,产品性能优良,因此是国际公认的低温抗燃液压油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同MIL-PRF-87257标准相当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低温抗燃液压油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低温抗燃液压油,该液压油至少能够符合MIL-PRF-87257的要求,同时又针对我国现状进行一定的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油料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油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54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