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香烟烟雾收集过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6274.9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9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吉欢;陈柔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百博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香烟 烟雾 收集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是一种便携式烟雾收集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近期,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引起大家对PM2.5这一细颗粒污染物的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PM10和PM2.5是近日空气首要污染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WHO设定的PM2.5的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和75微克/立方米。
据调查,除了汽车尾气、街道清扫扬尘,烟草烟雾也被认为是造成PM2.5浓度超标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空气较为封闭的场所,烟草烟雾是PM2.5超标的主要因素。一般吸烟者释放的烟分为两种,一种是吸烟者自己吸入的烟,称为主流烟;第二种是吸烟者吐出的烟称为侧流烟。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丙酮、DDT、甲醛、氨以及另外4000种有害物质与致癌物质。烟雾进入人体后,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对人体的呼吸神经、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长期吸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对二者烟雾进行检测,发现侧流烟中的一氧化碳高于主流烟5倍,尼古丁也高于主流烟3倍,因此我们吸入的二手烟含有的致癌物质比吸烟的人吸入更多,而且由于吸烟的人在吸烟时烟头的温度很高,大部分有害物质被损坏,而未吸烟时,温度低,会释放烟雾到空气中影响不吸烟的人的健康,因此危害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收集香烟烟雾的便携式过滤器。从而减少烟草烟雾对环境和周围人群身体健康的危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香烟烟雾收集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雾收集装置和烟雾过滤装置,所述的烟雾收集装置包括一敞口的烟雾吸纳腔;所述的烟雾过滤装置包括过滤通道和设置在过滤通道内的过滤片以及抽风机;所述的过滤通道与所述的吸纳腔连通,所述的过滤片设置在过滤通道入口的内侧,所述的抽风机设置在过滤通道出口的内侧。
所述的过滤片由微过滤层、吸附层以及纳滤层构成。
微滤层可以是空隙直径为1um左右的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复合无纺布/无纺布;吸附层可以是活性炭层/活性炭纤维/多孔纳米纤维膜/多孔球状纳米纤维膜等比表面积高的吸附效果好的纤维材料;纳滤层是孔径为10-100nm的纳米纤维膜。
所述的烟雾收集装置的形状为圆柱形或倒锥台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烟雾收集过滤器,可以有效的将个人吐出的香烟烟雾收集起来,并通过烟雾过滤装置进行处理,从而将焦油、颗粒污染物等除去,降低香烟烟雾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污染,减少香烟对周围人群的健康威胁。
2、过滤片采用微过滤层、吸附层和纳滤层构成,微过滤层的孔径为1um左右,主要是用于阻挡颗粒直径在3um以上的烟雾颗粒,防止其进入人体呼吸道;吸附层主要是用于吸附部分焦油、尼古丁等,纳滤层是孔径为10-100nm的纳米纤维膜,用于阻挡颗粒直径为10-100nm以上的有害颗粒物,可以起到更深层次的过滤,更好的防护有害烟雾颗粒对人体的伤害。该组合结构仿生蚕茧的结构,具有超透气的性能,对吸烟者的吸阻影响较小,透气性良好。防止其进入人体肺泡和血管,起到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过滤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具有倒锥形烟雾收集装置的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烟雾收集装置,2、烟雾过滤装置,3、过滤片,31、微过滤层,32、吸附层,33、纳滤层,4、抽风机,5、空气出口,6、风机控制装置,7、过滤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香烟烟雾收集过滤器,主要包括香烟烟雾收集装置1和香烟烟雾过滤装置2。其中,烟雾过滤装置2包括香烟烟雾过滤片3、抽风机4和过滤通道7,其中抽风机为微型抽风机,抽风机通过风机控制装置6控制,在过滤通道7的出口为空气出口5。过滤片3由可以对焦油等香烟烟雾污染颗粒进行有效截留的纳米纤维层、活性炭纤维/碳颗粒层、无纺布组成。上述三种过滤净化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任何组合形式存在,如2图所示,即为无纺布过滤层31、纳米纤维过滤层32和活性炭过滤层33,且纳米纤维过滤层32位于无纺布过滤层31和活性炭过滤层3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百博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百博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62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