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水合水杨酸锌在制备用于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57682.6 申请日: 2014-10-20
公开(公告)号: CN104367581A 公开(公告)日: 2015-02-25
发明(设计)人: 徐金华;柳昀熠;童玉华;范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 江汉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60 分类号: A61K31/60;A61P35/00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合 水杨酸 制备 用于 治疗 乳腺癌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二水合水杨酸锌在制备用于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原本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由于现代女性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晚婚晚育、频繁吃避孕药以及久坐不动、缺少锻炼等原因,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而且呈现年轻化的发病趋势。由于乳腺癌细胞的高度侵润性、转移性和异质性,使其治疗存在很大困难,另外,部分化疗药物长期使用也使得耐药性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寻求新型有效的抗乳腺癌药物成为科研工作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关注重点。

众所周知,炎症和癌症有密切关系,水杨酸及其衍生物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已经在各类炎症治疗中广泛应用。在长期使用包含水杨酸和阿司匹林在内的NSAIDs肿瘤患者身上进行的肿瘤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些药物可以降低40-50%的大肠癌风险,同时可能抑制肺癌、胃癌等。

同时,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81178.1)公开了水杨酸钠作为外用制剂中促渗剂的用途,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42434.9)公开了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作为抗癌体内植入剂治疗癌症。

乳腺癌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癌症,目前还没有特异抑制乳腺癌转移的药物,其致病因素至今未研究清楚,目前普遍研究认为其诱病原因包括物理、化学等各种因素导致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特别是周期调控失控和肿瘤抑制子失活或表达受阻。

水杨酸锌是由水杨酸钠与硫酸锌在水中加热反应制取的产物,其二水盐也称二水合水杨酸锌呈无色针状结晶,加热至150℃时变为无水盐,溶于水、乙醇,现有技术中未见其应用领域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二水合水杨酸锌在制备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其中二水合水杨酸锌的分子结构式为(Ⅰ)所示。

优选的,所述二水合水杨酸锌的给药剂量为离体25-200μM,在体为20-50mg/kg。

优选的,所述二水合水杨酸锌制成的药物类型为注射剂、粉针剂、口服剂、口含片、喷雾剂、胶囊、栓剂等。

优选的,所述二水合水杨酸锌与其他药物配合制成治疗乳腺癌复方药物。

优选的,所述的二水合水杨酸锌单独制成治疗乳腺癌药物。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对二水合水杨酸锌发掘了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本发明的二水合水杨酸锌可以人工合成,合成的二水合水杨酸锌纯度可达99%以上,能够保证工业化生产。

3.本发明的二水合水杨酸锌配置成的药物可为多种剂型,如:注射剂、粉针剂、口服剂、口含片、喷雾剂、胶囊、栓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二水合水杨酸锌对MCF-7、T47D、MDA-MB-231和BT-20细胞的增殖抑制检测示意图。

图2为二水合水杨酸锌对MCF-7、T47D、MDA-MB-231和BT-20细胞凋亡的影响。

图3为二水合水杨酸锌对MDA-MB-231和BT-20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二水合水杨酸锌对MCF-7、T47D、MDA-MB-231和BT-2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

1.实验材料

1.1细胞株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MDA-MB-231和BT-20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CCTCC)。

1.2药品及试剂

2.实验方法:

2.1细胞培养

人乳腺癌MCF-7、T47D、MDA-MB-231和BT-20细胞株MCF-7、T47D、MDA-MB-231和BT-20用含有10%FBS、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100μg/ml的高糖DMEM培养液于37℃,CO2体积分数为5%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2.2MTS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MCF-7、T47D、MDA-MB-231和BT-20细胞生长抑制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7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