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9149.3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G02F1/1343;G02F1/1335;G09G3/00;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面板 及其 测试 控制 方法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AD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俯视图和剖视图分别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2和位于显示区域2周边的挡光区域3;以及位于所述挡光区域3周边的驱动区域4;在驱动区域4中有用于驱动的集成电路5和用于控制的印刷电路板7,印刷电路板7通过覆晶薄膜6连接至面板上相应的走线上。
如图2所示,集成电路5直接通过高温压合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上,在高温压合过程中热量从驱动区域4传导至挡光区域3(挡光区域3包括用于挡光的设置于液晶层10与彩膜基板8之间的挡光层9)造成挡光区域3对应的液晶层10的液晶分子取向异常,由于液晶分子间的粘滞作用,取向异常的液晶分子会对显示区域2的液晶分子取向施加趋同作用,这种作用传导至挡光区域3和显示区域2的交界部分的液晶分子处,在暗态时,导致该交界部分产生发亮的问题。
现有技术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如下方法:通过降低高温压合工艺的温度改善上述问题,其中,一种方法为直接降低压合工艺温度,另一种方法为降低压合机台的温度。但是上述降温方法,因受限于压合工艺中采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胶的工艺温度要求,不能大幅降低压合工艺温度和机台温度,因此改善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由于高温压合工艺造成挡光区域边缘有漏光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漏光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周边的挡光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挡光区域周边的驱动区域;所述挡光区域包括多个用于对液晶进行取向的电场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电场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正负电极对。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正负电极对均匀间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正负电极对之间距离为该正负电极对的正、负电极之间距离的3-8倍。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正负电极对的正、负电极的电压差为0.05-0.5V。
优选的是,所述挡光区域包括相互对盒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多个间隔布置的正负电极对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挡光区域包括用于挡光的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挡光层。
优选的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场结构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控制子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触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测试信号和来自电源控制子单元的第二测试信号,并向所述电源控制子单元输出反馈信号,所述电源控制子单元接收该反馈信号后,向所述多个正负电极对的正极和负极施加电压差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测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触发单元接收高电平的第一测试信号和来自所述电源控制子单元的高电平的第二测试信号;
所述触发单元向所述电源控制子单元输出反馈信号;
所述电源控制子单元接收反馈信号后,向所述多个电场结构的正负极施加电压差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及其测试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在对集成电路进行高温压合工艺后,通过对控制多个电场结构对挡光区域的液晶分子进行取向,即根据液晶分子的性质调节上述电场结构中电场的方向和大小,使位于挡光区域和显示区域交界处的液晶分子的取向不发生突变;进而改善该交界处液晶分子的暗态发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有液晶显示面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有液晶显示面板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液晶显示面板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液晶显示面板液晶分子极化信号控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液晶显示面板液晶分子极化信号控制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显示区域;3.挡光区域;4.驱动区域;5.集成电路;6.覆晶薄膜;7.印刷电路板;8.彩膜基板;9.挡光层;10.液晶层;11.信号线;
D1:电极对之间的距离;
D2:电极对中正负电极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9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