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电路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9200.0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攀峰;王青松;李刚;李枝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蓄电池 充电 控制电路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n个充电控制小组,每个充电控制小组包括两个电池单体、电感、电容以及第一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第二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其中,该第一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与该电感串联接于一电池单体的正负极,该第二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与该电感串联接于另一电池单体的正负极,每个充电控制小组的拓扑结构相同,各充电控制小组之间通过该第一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连接该电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各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为双背靠背连接的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或双背靠背连接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与二极管的串联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二极管的串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的电池单体的个数至少为4个。
5.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次检测上下相邻两充电控制小组电池电量,根据两充电控制小组的电池电量关系确定各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以实现各充电控制小组电池之间的能量平衡;
步骤二,当各充电控制小组之间的能量平衡后,再逐个检测各充电控制小组内部上下两个电池单体的电池电量,根据上下两个电池单体的电池电量关系确定小组内部各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以实现各电池单体之间的能量平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上充电控制小组电池电量多于下充电控制小组电池电量,将上充电控制小组的第二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导通,上充电控制小组电感储存能量,同时下充电控制小组的电感释放能量给下充电控制小组的电池单体;
将下充电控制小组的下电池单体的第一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导通;
将所有电子开关都关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上电池单体能量多于下电池单体,第一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开通,第二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关断,电感储能;
将该第一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关断,即第二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开通,电感释放能量,此时下电池单体从上电池单体获得能量;
当检测到下电池单体能量多于上电池单体,上述过程反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能量的流动方向由能量双向可控的电子开关的占空比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92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