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及防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61299.8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4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一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B60R25/25;B60R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盗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及防盗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汽车防盗越来越关注,因为一旦汽车被盗,将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汽车防盗装置种类繁多,如:将方向盘与驾驶室内的固定物(如刹车、离合等)用一个长杆型两端钩在一起使方向盘不能转动或不能踏下离合、刹车等,使车辆不能行驶。此类防盗装置在外暴露的很明显,在无人看管的地带停车,仍能被犯罪分子轻易锯断、撬坏、或拆掉方向盘,使之失去防盗作用。即便安装电子防盗器也可能因断电或故障而失效。一些排挡锁也因在外暴露易被撬砸破坏。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被广泛用于汽车的防盗监控和导航方面,其借助现有的GSM或CDMA模块联系在一起,通过GPS获取汽车的GPS信息,然后通过GSM或CDMA模块将GPS信息以短信、GPRS或语音呼叫等方式提供给客户,客户通过相应软件显示汽车的位置,以实现防盗监控的功能。然而,许多已安装GPS防盗设备的汽车,依然逃脱不了被盗的命运,由此可见,现有的GPS防盗设备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防盗目的。
生物特征是人的内在属性,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而人脸是区别人与人之间差别的重要特征。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易为用户接受。因此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亟需开发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有效汽车防盗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及防盗方法,通过面部图像与语音口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校对,从而有效识别驾驶者的合法性,达到防盗的功能。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包括:计算机、单片机驱动电路、声控识别模块、摄像头、汽车控制电路、及蜂鸣器;所述声控识别模块包括声音存储模块与声音传导模块。
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汽车的中控台上,用于采集想要开车者的面部图像信息;所述计算机存储车主的面部图像信息,并根据该面部图像信息与摄像头采集的想要开车者的面部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想要开车者是否合法,输出合法信号或非法信号。所述声音存储模块存储想要开车者的语音口令,通过所述声音传导模块传输至计算机,与计算机存储的语音口令进行比较,判断想要开车者是否合法,输出合法信号或非法信号。所述单片机驱动电路接收计算机发出的信号与声控信号,当两个信号均为合法信号时,输出控制信号去控制汽车控制电路,进行解锁;当两个信号中有一个是非法信号或均为非法信号时,输出控制信号去控制蜂鸣器,蜂鸣器发出警报声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防盗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00:通过计算机对想要开车者的面部图像信息与存储的车主面部图像信息进行比较,输出合法信号或非法信号。
步骤200:通过计算机对想要开车者的语音口令与存储的车主语音口令进行比较,输出合法信号或非法信号。
步骤300:上述步骤100与步骤200均输出合法信号时,汽车控制电路进行解锁。
步骤400:上述步骤100与步骤200一个输出非法信号或均输出非法信号时,蜂鸣器发出警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防盗装置及防盗方法,是一种非侵犯式的主动识别,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通过面部图像与语音口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重信息校对,从而有效识别驾驶者的合法性,达到防盗的功能;并且能够解决机械式和电子式防盗装置的缺点,有效防止罪犯通过偷盗钥匙达到偷盗汽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防盗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汽车防盗装置的原理框图。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防盗装置,包括:计算机1、单片机驱动电路2、声控识别模块3、汽车控制电路4、摄像头5、及蜂鸣器6;所述声控识别模块包括声音存储模块30与声音传导模块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一,未经张学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1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