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毫米波近场机械调焦双反射面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1585.4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1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薛长江;余川;孟凡宝;屈劲;徐刚;施美友;陈世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5/14 | 分类号: | H01Q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毫米波 近场 机械 调焦 反射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毫米波双反射面赋形天线,其辐射波束可聚焦在近场区域。
背景技术
双反射面天线,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馈源三部分组成,包括卡塞格伦、葛利高利以及环焦天线。其相对于其它天线,具有低副瓣、低交叉极化、高增益的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在导弹靶场的精密跟踪测量雷达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AN/FPQ-6雷达、屈德克斯雷达,法国的JLA-1。同时相对于厘米波段,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馈线系统损耗很大,为缩短馈源的馈线,一般大功率毫米波系统采用馈源在天线后面的双反射面天线作为辐射系统。
大口径天线在近场区(菲涅尔区)存在较强的衍射相干,沿轴线的波束分布存在许多菲涅尔峰,如图1所示。近年来,在毫米波近程通讯、毫米波人体成像、毫米波无线输能和ITER计划中的毫米波等离子体加热等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毫米波天线应用都集中在天线的菲涅尔区,特别是最后一个菲涅尔峰所在区域;同时都希望在相同的功率源情况下,获得更大的轴线功率密度。但是目前国外已研制的大功率毫米波天线均采用焦点为无穷远的非聚焦辐射方式,使得其口面辐射场在近场区轴线功率密度最大值(即最后一个菲涅尔峰)偏低、达到有效功率阈值的距离范围偏小。
申请号(2014102572537)的文件公布了一种近场波束聚焦的毫米波双反射面天线,该天线实现了提高其近场轴线上功率密度,增大近场作用距离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当应用环境参数变化需要对最大功率密度点位置进行调节或者需要使达到有效功率阈值的距离范围更宽,就得整体移动系统、或者更换新天线系统或者另外增加天线系统,这样就大幅度增加了系统成本和实现的难度,如在生物医学、等离子体加热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生理特征、等离子体温度的测试分布来移动或者旋转加热的毫米波最大功率密度位置,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而采用原来的固定焦点聚焦的方式就需要增加天线系统或者采用非常复杂的机械结构实现全系统整体移动,其成本和技术难度极大。目前在毫米波近场天线中,都采用的为非聚焦方式的天线,且功率密度最大位置很难调节,因此需要一种能简单调节聚焦点位置的毫米波聚焦天线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天线辐射近场轴线功率密度并简单快速调节最大功率密度位置,增大近场可作用区域范围,提供一种毫米波近场机械调焦双反射面天线。通过对该双反射面天线的主、副反射面的曲面进行赋形,使馈源馈入的波束在天线主面口面上产生能聚焦的场幅度分布和相位分布,通过天线副面相对位置的微小调节可实现主面幅度、相位分布的改变。其主面口面场辐射的波束在近场聚焦到设计区域处,提高了近场区轴线功率密度,且通过天线副面位置的微小调节实现聚焦点位置的大范围变化,解决了目前毫米波近场某些应用中轴线功率密度最大值偏低、最大功率密度位置极难调整、达到有效功率阈值的区域范围偏小的不足。
一种毫米波近场机械调焦双反射面天线,包括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馈源,所述馈源发射出的波束经副反射面反射到主反射面后再射出;所述主反射面的曲面形状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的中心点位于副面出射中心轴线和辐射波束轴线交点处;所述副反射面曲面为旋转双曲面,且副反射面为圆对称结构,圆心位于所述馈源出射轴线上;所述馈源设置在副反射面的实焦点附近;所述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天线副面双曲面的另一实焦点相近;所述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馈源设置同一个支架上,馈源和主反射面固定在支架上保持位置不变;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运动机构,副反射面设置在运动机构上,副反射面能在运动机构上前后、上下、左右移动或者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主反射面为圆对称结构或为椭圆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均为导电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面为全导电金属结构;或为非金属材料,其非金属材料表面涂覆、电镀金属层或导电漆。
一种毫米波近场机械调焦双反射面天线,包括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副反射面运动机构和馈源,所述馈源发射出的波束经副反射面反射到主反射面后再射出;所述主反射面的曲面形状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的中心点位于副面出射中心轴线和辐射波束轴线交点处;所述副反射面曲面为椭球面,且副反射面为圆对称结构,圆心位于所述馈源出射轴线上;所述馈源设置在副反射面的实焦点附近;所述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天线副面椭球的另一焦点相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15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