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属增强发光及纳米粒子标记放大的双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1754.4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0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金晶;赵欢;陈赢;罗雅赛;颜彬;苏恩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1505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增强 发光 纳米 粒子 标记 放大 化学 免疫 分析 | ||
1.基于金属增强发光及纳米粒子标记放大的双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I)夹心法:利用有机大分子或无机材料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形成5~20nm隔离层,将能够与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特异性结合的探测分子连接到金属纳米粒子或隔离层表面,再标记上发光物质,形成发光物质距离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距离为5~20nm具有放大标记效果的致敏金属纳米粒子;将能够与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特异性结合的捕获分子直接或者间接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将固相载体、致敏金属纳米粒子以及待测样本混合,形成固相载体‐捕获分子‐目标分析物‐致敏金属纳米粒子免疫复合物;经清洗分离出固相载体复合物后,加入激发物,致敏金属纳米粒子上发光物质的化学发光耦合到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等离子体波中,产生共振后,以更强的光强和更快的衰变速度的形式再发射出去,最后用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发光强度计算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的浓度;
或者,
(II)竞争法:利用有机大分子或无机材料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形成5~20nm隔离层,将能够与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竞争结合捕获分子的探测分子连接到金属纳米粒子或隔离层表面,再标记上发光物质,形成发光物质距离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距离为5~20nm具有放大标记效果的致敏金属纳米粒子;将定量的能够与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特异性结合的捕获分子直接或者间接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将致敏金属纳米粒子待测样本及固相载体混合,探测分子与目标分析物将竞争结合固相载体上的捕获分子,形成固相载体‐捕获分子‐目标分析物和/或固相载体‐捕获分子‐致敏金属纳米粒子免疫复合物;经清洗分离出固相载体复合物后,加入激发物,致敏金属纳米粒子上发光物质的化学发光耦合到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等离子体波中,产生共振后,以更强的光强和更快的衰变速度的形式再发射出去,最后用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发光强度,计算与致敏金属纳米粒子免疫复合物结合的捕获分子的浓度,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的浓度;或者是利用有机大分子或无机材料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形成5~20nm隔离层,将能够与待测样本中目标分析物特异性结合的定量的探测分子连接在金属纳米粒子或隔离层表面,再标记上发光物质,形成发光物质距离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距离为5~20nm具有放大标记效果的致敏金属纳米粒子;将能够与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竞争结合探测分子的捕获分子直接或者间接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将固相载体致敏金属纳米粒子以及待测样本混合,固相载体上的捕获分子与目标分析物将竞争结合致敏金属纳米粒子上的探测分子,形成致敏金属纳米粒子‐目标分析物和/或固相载体‐捕获分子‐致敏金属纳米粒子;经清洗分离出固相载体复合物后,加入激发物,致敏金属纳米粒子上发光物质的化学发光耦合到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等离子体波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共振后,以更强的光强和更快的衰变速度的形式再发射出去,最后用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发光强度计算与固相载体上的捕获分子结合的探测分子的浓度,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析物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增强发光及纳米粒子标记放大的双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心法中,探测分子通过共价偶联、结合对、物理吸附方式连接到金属纳米粒子或隔离层表面;所述的共价偶联方式选自:金属纳米粒子隔离层表面修饰的巯基、氨基或羧基共价偶联至探测分子的氨基;所述结合对方式选自:生物素一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一亲和素、或生物素一中性亲和素、凝集素与糖类、葡萄球菌A蛋白与IgG、抗原与抗体、阳离子与阴离子、激素维生素和脂质与受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增强发光及纳米粒子标记放大的双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隔离层的有机大分子选自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超支化聚合物;用于形成隔离层的无机材料选自二氧化硅;所述的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100nm;所述的固相载体选自常规的免疫分析固相载体,优选磁性微粒,酶标板、微孔板、金电极或尼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17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鲢鱼花甲肉馅面包卷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艾氟康唑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