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部带有容积腔的活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62823.3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4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韦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晓晖 |
主分类号: | F02F3/26 | 分类号: | F02F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带有 容积 活塞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压缩比设计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部带有容积腔的活塞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比指发动机混合气体被压缩的程度,用压缩前的气缸总容积与压缩后的气缸容积(即燃烧室容积)之比。目前,绝大部分汽车采用所谓的'往复式发动机',简单地讲,就是在发动机气缸中,有一只活塞周而复始地做着直线往复运动,且一直循环不已,所以在这周而复始又持续不断的工作行程之中有其一定的运动行程范围。就发动机某个气缸而言,当活塞的行程到达最低点,此时的位置点便称为下止点,整个气缸包括燃烧室所形成的容积便是最大行程容积,当活塞反向运动,到达最高点位置时,这个位置点便称为上止点,所形成的容积为整个活塞运动行程容积最小的状况,需计算的压缩比就是这最大行程容积与最小容积的比值。可变压缩比的目的在于提高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在增压发动机中,为了防止爆震,其压缩比低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在增压压力低时热效率降低.使燃油经济性下降。特别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由于增压度上升缓慢在低压缩比条件下扭矩上升也很缓慢.形成所谓的增压滞后现象。也就是说,发动机在低速时,增压作用滞后,要等到发动机加速至一定转速后增压系统才起到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变压缩比是重要方法。就是说.在增压压力低的低负荷工况使压缩比提高到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压缩比相同或超过:另一方面.在高增压的高负荷工况下适当降低压缩比。换言之,随着负荷的变化连续调节压缩比.以便能够从低负荷到高的整个工况范围内有提高热效率。但是现有发动机的压缩比是不可变动的,因为燃烧室容积及气缸工作容积都是固定的参数,在设计中已经定好。
经过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4360.5,名称为一种可改变发动机压缩比的机构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变压缩比的机构,使燃烧效率较高,但是它的压缩比变化需要人为的去控制,不能实现自我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内部带有容积腔的活塞系统,发动机的压缩比可以自我调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气缸、缸盖、活塞、第一活塞环、第二活塞环、连杆、容积腔、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管、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第四移动体、弹簧,缸盖布置在气缸的上端,活塞布置在气缸内,气缸、缸盖、活塞在一起组成燃烧室,第一活塞环、第二活塞环均布置在活塞的顶部,连杆与活塞连接在一起,容积腔布置在活塞的内部,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第四移动体均布置在容积腔内,容积腔的左端通过第一贯穿管与活塞的顶部相连通,容积腔的右端通过第二贯穿管与活塞的顶部相连通,第三移动体布置在第一移动体的上方,第四移动体布置在第二移动体的上方,第三移动体的下端面、第一移动体的上端面、第四移动体的下端面、第二移动体的上端面均为斜坡结构,第三移动体的下端面、第一移动体的上端面密封接触,第四移动体的下端面、第二移动体的上端面密封接触,第一移动体的右端面通过弹簧与第二移动体的左端面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第四移动体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下发动机的压缩比是可变的,各个工况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都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气缸,2、缸盖,3、活塞,4、第一活塞环,5、第二活塞环,6、连杆,7、容积腔,8、第一贯穿孔,9、第二贯穿管,10、第一移动体,11、第二移动体,12、第三移动体,13、第四移动体,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晓晖,未经韦晓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2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生理传感器的耳机和耳塞
- 下一篇:底盘上带有受力传感器的车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