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电力网中节点均方电压的策动分量的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2835.6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江辉;彭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电力网 节点 电压 策动 分量 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电力网中节点均方电压的策动分量的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在预先获取各个电源对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有效值电压(即节点均方电压的平方根)的定量影响的前提下,才能对交流电力网的电压稳定、电能质量及运行经济性实现最优调整和控制。
现有的各电源对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有效值电压的定量影响是通过节点有效值电压对各电源激励的灵敏度表征的。一方面,这种灵敏度表征只对交流电力网运行点附近的电源激励的增量有效,不能反映电源激励的全变量行为特征。另一方面,交流电力网理论中的灵敏度都是基于丢掉参考节点(参考节点是人为指定的节点电压相位被设置为零的一个节点)的节点功率平衡方程进行获取的,所获取的结果不仅使所有节点的有效值电压对参考节点的电源激励的灵敏度恒为零(也就是说不满足电路规律),而且由于交流电力网的电源和负载都采用功率等值,所以导致不能反映电源和负载分别在交流电力网中固有的策动特性和被策动特性的物理本质。
因此,上述现有的各电源对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有效值电压的定量影响的表征方法存在不能反映电源激励的全变量行为特征、违背电路规律且不能反映交流电力网中电源固有的策动特性和负载固有的被策动特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交流电力网中节点均方电压的策动分量的获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各电源对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有效值电压的定量影响的表征方法所存在的不能反映电源激励的全变量行为特征、违背电路规律且不能反映交流电力网中电源固有的策动特性和负载固有的被策动特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交流电力网中节点均方电压的策动分量的获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已知的交流电力网的潮流解和交流电力网的电源的内阻抗获取交流电力网的各个电源的等值复数电势和各个负载的等值复数阻抗;
根据各个电源的等值复数电势和各个负载的等值复数阻抗获取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在各个电源单独激励交流电力网时所产生的响应复数电压;
根据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在各个电源单独激励交流电力网时所产生的响应复数电压获取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均方电压中所包含的各个电源的策动分量。
在本发明中,通过根据已知的交流电力网的潮流解和交流电力网的电源的内阻抗获取交流电力网的各个电源的等值复数电势和各个负载的等值复数阻抗,再根据各个电源的等值复数电势和各个负载的等值复数阻抗获取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在各个电源单独激励交流电力网时所产生的响应复数电压,最后根据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在各个电源单独激励交流电力网时所产生的响应复数电压获取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均方电压中所包含的各个电源的策动分量,从而实现了对交流电力网中节点均方电压的策动分量的获取,该策动分量从全变量角度反映了电源激励的全变量行为特征,符合电路规律,且反映了交流电力网中电源固有的策动特性和负载固有的被策动特性,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各电源对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有效值电压的定量影响的表征方法所存在的不能反映电源激励的全变量行为特征、违背电路规律且不能反映交流电力网中电源固有的策动特性和负载固有的被策动特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力网中节点均方电压的策动分量的获取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力网通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电力网中节点均方电压的策动分量的获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已知的交流电力网的潮流解和交流电力网的电源的内阻抗获取交流电力网的各个电源的等值复数电势和各个负载的等值复数阻抗;
根据各个电源的等值复数电势和各个负载的等值复数阻抗获取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在各个电源单独激励交流电力网时所产生的响应复数电压;
根据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在各个电源单独激励交流电力网时所产生的响应复数电压获取交流电力网中各节点的均方电压中所包含的各个电源的策动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2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