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火电厂脱硝的尿素水解制氨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3425.3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6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严俊杰;赵钦新;陈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C1/08 | 分类号: | C01C1/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火电厂 尿素 水解 系统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火电厂脱硝的尿素水解制氨系统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至2012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1.45亿千瓦,其中火电占71.55%;全口径发电量达4.98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78.57%。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至2015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相比2010年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8%、10%。火力发电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大户,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40%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占45%以上。因此减少火电厂污染物排放量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点。
为推进我国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我国推出了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新标准中大幅降低了燃煤发电厂烟尘、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规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燃煤烟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国内企业纷纷引进国外烟气除尘、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方面,我国以前普遍采用的是低NOx燃烧器,但是随着新标准的制定和施行,必须采用烟气脱硝才能达到排放标准,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CR)工艺,其技术最成熟、脱硝效率较高。SCR脱硝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催化剂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使烟气中的NOX(NO和NO2)与NH3产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害的N2与H2O。
4NO+4NH3+O2→4N2+6H2O
6NO2+8NH3→7N2+12H2O
随着脱硝技术的逐渐普及,为了有效降低还原剂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其他氨源作为脱硝还原剂的来源,尿 素成为有效且易于运输的氨源。尿素水解是尿素制氨的有效手段,其原理为:
CO(NH2)2+H2O→2NH3+CO2
目前,尿素水解反应器采用蒸汽间壁式换热器对尿素溶液加热,实现尿素的水解过程,由于尿素水解过程存在腐蚀性,多采用不锈钢制作尿素水解反应器造价较高,同时常时间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采用间壁式加热的方式,控制速度较慢,不利于适应机组快速调峰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火电厂脱硝的尿素水解制氨系统及其工艺,该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了设备投资和水解反应器的腐蚀风险;该水解制氨工艺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操作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火电厂脱硝的尿素水解制氨系统,包括立式水解反应器、蒸汽管路、尿素溶液注入管路和产品气排出管路;该立式水解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反应器上封头、反应器下封头,由反应器筒体、反应器上封头、反应器下封头围成密封的水解反应腔;反应器上封头上设有反应器上接口,反应器上接口和产品气排出管路连通,反应器下封头上设有反应器下接口,反应器下接口和尿素溶液注入管路连通,反应器筒体底部设有蒸汽入口,蒸汽入口和蒸汽管路连通;所述的水解反应腔上部设有除液器,下部设有多个超音速蒸汽喷嘴,多个超音速蒸汽喷嘴均与蒸汽入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液器为两层交错布置,除液器安装点到反应器筒体底部的距离为(0.7~0.9)H,H为反应器筒体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超音速喷的喷嘴朝下设置,且多个超音速喷嘴均匀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汽管路上设有蒸汽调压装置;所述反应器筒体中部设有压力表接口和液位表接口,压力表接口和液位表接口分别装有压力表和液位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除盐水净化系统,除盐水净化系统包括除盐水注入管路和废水排出管路,除盐水注入管路和反应器上接口连通,废水排出管路和反应器下接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蒸汽管路、尿素溶液注入管路、产品气排出管路、除盐水注入管路和废水排出管路上均设有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34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