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肥料增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64344.5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5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聂宏光;卢宗云;石元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周秀梅 |
地址: | 117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肥料 增效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增效技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肥料增效添加剂及其制 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存在着化肥施用量大,养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据统计氮肥 利用率约30-35%,磷肥当季利用率10-25%,钾肥当季利用率40-50%远低于 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以及由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研究新型肥料增效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化肥投入,对我国农 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关于肥料增效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以稳定性肥料增效技术、 包膜肥料技术、脲醛类缓释肥料技术为代表的缓控释肥技术及有机高分子 与养分离子络合的增效技术(常用有机高分子物质:聚天门冬氨酸、聚谷 氨酸),前三种肥料增效技术在肥料的长效性上作用较大,可实现作物一次 施肥免追肥生产,但肥料较短时间内增效性能不突出,尤其在作物生长初 期;而利用有机高分子与养分离子络合增效技术,在作物生长前期能够有 效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但在延长肥料养分释放期上作用有限,不 能满足部分作物种植的一次性施肥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肥料增效添加剂及其制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为:
一种肥料增效添加剂,固体剂型增效添加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聚 谷氨酸发酵液48-91%、硫脲0.5-3%、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9%、双氰 胺5-30%、硅藻土48-91%;
或,液体剂型增效添加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聚谷氨酸发酵液 55-93.5%、硫脲0.5-3%、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9%、双氰胺5-30%、乳 化剂0.5-3%;其中,乳化剂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
所述发酵液中聚谷氨酸含量为3-10%,聚谷氨酸分子量分布为10万-200 万Da。
所述肥料增效添加剂与肥料按重量比2‰-15‰:1的比例混合用于各 类作物种植,促进作物的根部吸收。
一种肥料增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固体剂型增效添加剂,将原料中聚谷氨酸发酵液与硅藻土按重量 1:1-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10-15分钟,在80℃下烘干5-6小时,当水分 含量低于10%时,按上述比例将粉碎至80-200目的双氰胺加入其中,混合搅 拌10-20分钟,混合均匀后再按上述比例加入粉碎至80-200目的硫脲和正丁 基硫代磷酰三胺,再混合搅拌20-30分钟,混合均匀后即为固体剂型肥料增 效剂;
液体剂型肥料增效剂,将聚谷氨酸发酵液、双氰胺、硫脲、正丁基硫 代磷酰三胺和乳化剂按比例加入至反应釜中,在80-90℃条件下搅拌反应 20-30分钟,即成液体剂型肥料增效剂。
所述发酵液中聚谷氨酸含量为3-10%,聚谷氨酸分子量分布为10万-200 万D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增效剂组合物能够络合肥料养分离子,控制肥料养分的 存在形态,提高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浓度(有效氮浓度提高30%、速效磷浓度 提高、速效钾浓度提高4.1%、速效钾浓度提高7.2%),供作物充分吸收、 利用;
2.本发明能够延长肥料养分有效期,氮肥有效期可达120天以上;
3.本发明中的增效剂组合物能够刺激作物根系发育,增加作物对养分 的吸收效率,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肥料养分利用率可提高28-40%;
4.实现肥料养分的速效与长效;可有效解决作物生育前期对养分的快 速吸收需求,且满足生育中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需要,不脱肥。
5.促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使用本发明制得的肥料,可促进作物的生 长发育,作物增产7%-30%。
6.无污染、适应范围广;本发明为中的增效剂组合物,均可被土壤中 的微生物当季降解,无残留、污染,适合各种作物及土壤。
7.便于与生产结合;本发明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剂型,可以和所有的复 合肥生产工艺相结合使用,无需添加新的设备。复混(合)肥生产可采用 固体剂型,直接计量添加;在尿素或水溶肥生产上可采用液体剂型,可以 直接加入到生产系统中,不需要提高设备防腐级别。
8.用于肥料的改性生产,生产投入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4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玫瑰花花肥
- 下一篇:一种采用污泥制备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