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岸桥的电缆扭转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6593.8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9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武彬;赵春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2G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周庆路 |
地址: | 30046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电缆 扭转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盘供电式起重器运行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岸桥的高压动力电缆扭转调整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岸桥沿着岸边平行的大车轨道运行,岸桥通过高压电缆配合采用电缆卷盘的供电方式。高压电缆从岸边的高压接线箱中取电后,沿着平行于岸边的高压电缆槽内露天布置,再通过岸桥上的电缆导向装置、电缆卷盘储缆装置,最后连接在岸桥滑环供电箱给岸桥供电。
岸桥沿岸边平行轨道运行时,卷盘装置结合岸桥大车机构运行的方向和速度大小收、放电缆,同时保持电缆上有一定的预紧张力。正因为预紧张力的存在,造成电缆出现扭转现象,对电缆正常出入储缆盘造成影响,扭转严重会造成电缆绝缘损坏短路,造成电缆报废。
在对电缆扭转进行反向调整时,由于地面电缆槽内需调整电缆长度约150米,电缆直径49毫米,电缆自重及电缆与电缆槽的摩擦力都较大,造成调整需要10至15人,间隔10至15米,同时向反方向调整电缆;这种调整方法耗费很大人工,也较为费力,调整完毕,如不及时对自由端进行固定,电缆仍会继续向扭转方向扭转。如何利用附属工具高效、省力的进行电缆扭转的调整成为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岸桥的电缆扭转调整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岸桥的电缆扭转调整装置,包括支撑电缆的支撑架,以及可将电缆夹持并使带动电缆转动的钳子;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前后两端的侧板,水平间隔地设置在前后两侧板间的两个辊轮,其中,所述的侧板顶边中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的辊轮的轴端分别通过单向轴承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的辊轮的外表面为粗糙面或者附有橡胶层。
所述的钳子包括操纵杆、与操纵杆固定相连的圆弧形固定钳口,以及与所述的固定钳口铰接的圆弧形活动钳口,在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的铰接处安装有弹簧片,所述的弹簧片与活动钳口和固定钳口中的一个固定连接且自由端与对应的另一个外侧面相顶持。
所述的钳子的固定钳口与活动钳口的内表面上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弧形卡瓦。
所述的钳子包括操纵杆、与操纵杆端部铰接的圆弧形前活动钳口,以及与所述的前活动钳口铰接的圆弧形后活动钳口,所述的操纵杆与前活动钳口铰接点向前延伸地形成有压杆,所述的后活动钳口的自由端向外径向延伸地形成有凸舌,当前活动钳口和后活动钳口将电缆卡位其内后,所述的压杆端部压紧凸舌并使后活动钳口相对前活动钳口闭合。
所述的钳子的前活动钳口与后活动钳口的内表面上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弧形卡瓦。
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向下凸出地形成有U型定位部,所述的U型定位部的宽度与电缆槽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电缆固定部件。
所述的电缆固定部件为束紧固定皮带,所述的束紧固定皮带一端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跨越电缆后另一端通过挂钩与固定支架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电缆固定部件为可翻转的上压板,所述的上压板一端与固定支架铰接,另一端可与所述的固定支架锁定,在所述的压板下表面可旋转地设置有上辊轮,当上压板与固定支架锁定时,所述的上辊轮和两个辊轮呈品字形分布并将电缆限位其中;所述的可翻转的上辊轮通过折叠支架与固定支架进行连接。
所述可翻转的上压板为弧形,或在可翻转的上压板中间设有与所述上辊轮相匹配的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巧妙,结构新颖,将扭转的电缆放置在两个辊轮之间,向电缆扭转的反方向转动电缆以松解电缆的扭转,操控轻便,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在对电缆扭转进行反向调整时,由于地面电缆槽内需调整电缆长度约150米,充分利用电缆槽的定位支撑功能,依靠电缆的自重,将该发明固定在待调整电缆的下方,电缆悬空于电缆槽的上方。反向调整扭转的电缆,由于电缆束紧固定皮带或上压辊的压力、电缆与辊轮之间的摩擦力和由于设置在辊轮内的单向轴承作用,防止调整后的电缆向调整相反的方向转动。这种调整方法节省人工,使调整电缆扭转变得高效、省力,解决了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俯视及部分剖面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钳子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钳子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钳子夹持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6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双跨悬吊管型母线选型布置方法
- 下一篇:变电站绝缘柱自动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