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铷原子频标泡频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2868.9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梅刚华;安绍锋;钟达;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L7/26 | 分类号: | H03L7/2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子 频标泡频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铷原子频标泡频控制系统,包括物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波腔(10),微波腔(10)内设置有内泡(2),内泡(2)通过玻璃管与外泡(3)连通,外泡(3)设置在外泡加热系统(4)中;
物理系统(1)包括对微波腔(10)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对内泡(2)进行照射的光谱灯、对透过内泡(2)的光谱灯光进行检测并输出光检信号的光检装置;
还包括用于接收光检信号并输出控制电压到晶振(8)的锁相放大器(6)、用于对晶振(8)的输出频率进行计数的计数器(7)、用于输出微波信号到内泡(2)的微波源(5),晶振(8)输出的频率信号作为微波源(5)参考输入。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行铷原子频标泡频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
步骤1、制作内泡(2)和外泡(3),内泡(2)和外泡(3)通过玻璃管相连通;
步骤2、将内泡(2)置于微波腔(10)中,将吸收泡的外泡(3)安装至外泡加热系统(4)中独立温控,通过物理系统(1)的加热装置加热微波腔(10),使得微波腔(10)中的内泡(2)加热达到70℃,微波源(5)产生微波信号送入到内泡(2)中,同时光谱灯对内泡(2)进行照射,物理系统(1)的光检装置对透过吸收泡内泡(2)的光谱灯的光进行探测得到光检信号,光检信号接入到锁相放大器(6),锁相放大器(6)输出控制电压控制晶振(8)输出,计数器(7)监测晶振(8)的输出信号频率,通过示波器(9)监测光检信号直至示波器(9)显示的光检信号频率为272Hz后等待30分钟后进入步骤3;
步骤3、通过外泡加热系统(4)对外泡(3)进行加热,直至晶振(8)输出频率达到9,999,999.985±0.01Hz,保持吸收泡的外泡(3)的温度不变40分钟后进入步骤4;
步骤4、进行一次封割,用手喷枪火头切断连接内泡(2)和外泡(3)的玻璃管;一次切割之后,等待直至计数器(7)频率不再变化;
步骤5、将内泡(2)从微波腔(10)中取出,用喷灯火头对内泡(2)尾部的连接管进行第二次封割,控制泡尾长度小于2mm;将切割好的内泡(2)放回微波腔(10),将吸收泡的内泡(2)的泡尾置于喷枪火头上加热烘烤,微调泡尾长度直至使的计数器(7)测得的晶振(8)输出频率为10,000,000.102Hz±0.01Hz;
步骤6、将封割后制成的内泡(2)在150℃环境老化48小时后测量内泡(2)的泡频,选取10,000,000.073Hz±0.01Hz的内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28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