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73308.5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7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鲜啟鸣;陈洁霞;韦恩泽;孙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测定 水环境 16 种酚类 化合物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包含以下步骤:
A、样品的前处理:
(1)500mL水样通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用硫酸溶液调节水样pH值<1.5;
(2)用二氯甲烷、甲醇、稀盐酸活化C18SPE小柱,其中稀盐酸的体积浓度为0.5-2%;;
(3)水样通过活化好的SPE小柱,然后用氮气吹扫已富集的SPE小柱至干;
(4)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洗脱SPE小柱,其中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中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1;
(5)洗脱液浓缩至1mL,并置换溶剂为丙酮,再加入五氟苄基溴溶液和K2CO3溶液进行衍生化反应;
(6)最后再用正己烷定容并加入内标,得到待测样品;
B、对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酚类化合物既可以是一元酚,也可以是二元酚,所述酚类化合物为13种一元酚:2,4-二硝基酚、苯酚、间甲酚、2-氯苯酚、2,4-二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氯-3-甲基酚、2,4-二氯苯酚、2,4,6-三氯酚、4-硝基苯酚、4,6-二硝基-2-甲基苯酚、壬基酚、五氯酚;3种二元酚:对苯二酚、邻氯对苯二酚和双酚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所述的SPE小柱改性的二乙烯苯聚合物小柱,其规格为容积6mL,质量500m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中水样以约10mL/min的流速通过SPE小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4)中用9mL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洗脱SPE小柱,且将淋洗液通过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小柱进行脱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衍生化反应的具体步骤为:加入100μL体积浓度为5%的五氟苄基溴溶液和100μL体积浓度为10%K2CO3溶液,盖好瓶塞后轻轻振摇,水浴60℃加热1小时;反应完成冷却至室温后,氮吹浓缩至0.5ml。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内标为2,2,5,5-四溴联苯,使样品中内标的浓度为200μg/L。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气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尺寸规格为30m×0.25mm×0.25μm,载气为氦气,恒流模式,流速1.2mL/min;不分流进样1μL,进样口温度为270℃,传输线温度为280℃;程序升温为50℃保持1min,以10℃/min速率升至170℃保持0.5min,以5℃/min升至280℃并保持0.5min,最后以8℃/min升至300℃并保持4min;步骤B中的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eV,温度230℃;单四极杆温度为150℃;扫描方式为单离子检测扫描(SIM)模式;扫描质荷比范围:60~65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使用的色谱柱为非极性毛细管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4~4.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22~13%,加标回收率为77%~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33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