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调压式高压氦气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5486.1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李沛文;王怀侠;刘志蕾;邹宝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6/20 | 分类号: | G05D16/2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压 高压 氦气 控制系统 | ||
1.一种自动调压式高压氦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主气瓶(1)、高压缓冲瓶(2)、低压缓冲瓶(3)、气动调节阀(4)、主气电磁阀(5)、高缓电磁阀(6)、低缓电磁阀(7)、终端电磁阀(10),主气瓶(1)的输出接口与气动调节阀(4)的输入端连通,气动调节阀(4)的输出端与主气电磁阀(5)的输入端连通,高压缓冲瓶(2)的输出接口与高缓电磁阀(6)的输入端连通,低压缓冲瓶(3)的输出接口与低缓电磁阀(7)的输入端连通,主气电磁阀(5)、高缓电磁阀(6)、低缓电磁阀(7)的输出端均与终端电磁阀(10)的输入端连通;压力传感器(1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的输入端连通,控制器(8)的输出端与比例调节阀(9)、主气电磁阀(5)、高缓电磁阀(6)、低缓电磁阀(7)、终端电磁阀(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均连通;
所述的终端电磁阀(10)的输出端与压力传感器(11)的输入端连通,压力传感器(1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的输入 端连通;
所述的控制器(8)输出端与气动调节阀(4)的力矩信号输入端之间设有比例调节阀(9);
控制器(8)接收上位机下发的控制流程和控制指令,控制器(8)通过控制输出电压的高低电平来控制主气电磁阀(5)、高缓电磁阀(6)、低缓电磁阀(7)和终端电磁阀(10)的开关状态,主气电磁阀(5)、高缓电磁阀(6)、低缓电磁阀(7)和终端电磁阀(10)的开关顺序和时间是根据控制流程中的期望终端压力来确定;
对于不同的负载,均必须对比例调节阀(9)的P=f(I)关系进行摸底,其中P为系统终端输出压力,I为比例调节阀(9)的输入电流;以比例调节阀(9)的输入电流为控制参数,以1mA为一个阶梯,每个阶梯持续时间为20s,控制电流从4mA逐渐增长到20mA进行氦吹任务;氦吹完成之后,将比例调节阀(9) 的输入电流和采集到的稳定后的终端输出压力进行线性拟合,得到P=kI+b,其中,P为系统终端输出压力,k和b为拟合后的参数;
对压力传感器(11)进行校准,高缓电磁阀(6)的输出端管路、低缓电磁阀(7)的输出端管路均与主气电磁阀(5)的输出端管路连通,形成混合管路A,并在管路A的末端打孔插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采用打压器对管路A终端进行打压,然后观测压力传感器(11)返回的电流I2,测量多组数据后,进行拟合,得到P=mI2+n;
高工况时,控制器(8)开启终端电磁阀(10)、主气电磁阀(5)和高缓电磁阀(6),同时使用分段式PI闭环控制算法;转入低工况后,控制器(8)关闭高缓电磁阀(6),开启低缓电磁阀(5),并使用分段式PI闭环控制算法;
压力传感器(11)采集终端压力,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输入到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采集到的电流信号,使用校准公式P=m I2+n计算终端输出压力,其中P为系统终端输出压力,I2为控制器8采集电流,m和n为拟合后的参数;控制器(8)对比期望终端压力和采集终端压力,采用PID算法,输出压力P,然后利用拟合公式P=kI+b计算比例调节阀(9)的输入电流,比例调节阀(9)根据输出电流调节输出的力作用到气动调节阀(4),气动调节阀(4)通过调节开启的大小,控制输出端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1)将测量的终端压力转换成电流信号输入到控制器(8),控制器(8)采用PID算法;控制器(8)通过AD转换模块,将电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与控制指令进行对比;当终端压力与控制指令不匹配时,通过PID运算对压力进行调节,将PID的输出结果通过DA模块转化成电流信号,输入到比例调节阀(9);比例调节阀(9)将电流信号转换成力矩信号,从而来控制气动调节阀(4)的开启大小,最终实现控制终端压力的精确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54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