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预热器的撒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5595.3 | 申请日: | 2014-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孙新艳;张治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3/00 | 分类号: | F27D13/00;F27D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预热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生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泥预热器的撒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中,物料会被加入到预热器的风管中,利用余热对物料进行预热,为此,在预热器风管上设有撒料装置,以期将物料均匀地撒入风管中。撒料装置斜置直通向下,设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物料进口与供料设施相连,物料出口与风管相连,风管中的余热气流向上,利用向下的物料与向上的热气流的冲撞打散、加热物料,撒入风管中物料的均匀性越好,物料与热气接触越充分,热气对物料加热效果越好,节能效果也越好。但是这种装置当遇到集中物料时,无法做到均匀撒料,经过广泛检索,尚未发现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水泥撒料不均匀、加热不充分,节能效果差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泥预热器的撒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泥预热器的撒料装置,包括风管,在风管的一侧倾斜向上连接一个与其连通的主溜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溜管的下侧面设有一组与其连通的分溜竖管,每个分溜竖管均通过一个分溜斜管与所述风管连通,每个所述分溜斜管均倾斜设置,所述分溜斜管的上侧与相应的分溜竖管连接、下侧与所述风管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每个所述分溜竖管的下端均设有一个竖管捅料口,每个竖管捅料口上均配合连接一个堵料盖。
每个所述分溜斜管的上端设有一个斜管捅料口。
每个所述斜管捅料口上均配合连接一个堵料盖。
每个所述分溜斜管均连接在相应竖管捅料口的上侧,每个所述分溜竖管均连接在相应斜管捅料口的下侧。
所述分溜竖管设置在所述主溜管下侧由上向下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分溜竖管设置在主溜管间隔的纵向切面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对原装置改动较小,可有效的提高预热器风管中撒料的均匀性,使进入风管的物料充分预热,同时设置的捅料口可方便快捷地清理每个溜管下壁上的粘连物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泥预热器的撒料装置,包括风管1,在风管1的一侧倾斜向上连接一个与其连通的主溜管2,在主溜管2的上侧设有物料进口2a,在物料进口2a上配合连接一个接口法兰2c,在主溜管2的下侧设有物料出口2b,物料出口2b与风管1连通并焊接,在物料进口2a的下侧设有一个主捅料孔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溜管2的下侧面设有四个与其连通的分溜竖管3,相邻的两个分溜竖管3设置在主溜管2间隔的纵向切面上,每个分溜竖管3均通过一个分溜斜管4与所述风管1连通,每个所述分溜斜管4均倾斜设置,所述分溜斜管4的上侧与相应的分溜竖管3连接、下侧焊接在所述风管1的风管壁上。所述四个分溜斜管4分别由上向下的焊接在所述风管1的风管壁上,所述分溜竖管3和分溜斜管4可为方管或圆管。
每个所述分溜竖管3的下端均设有一个竖管捅料口3a,所述相应的分溜斜管4连接在竖管捅料口3a的上侧,每个竖管捅料口3a上均配合连接一个堵料盖6。
每个所述分溜斜管4的上端设有一个斜管捅料口4a,每个所述分溜竖管3均连接在相应斜管捅料口4a的下侧,每个所述斜管捅料口4a上均配合连接一个堵料盖6。
使用时,物料由物料进口2a进入溜管1,一部分物料在下滑过程中分别经过四组相连的分溜竖管3和分溜斜管4进入风管1,剩下的物料全部由主溜管2通过物料出口2b进入风管1,由于物料有多处进入风管1,可保证物料撒料均匀,当主溜管2、分溜竖管3和分溜斜管4的管壁中有沉积物料时,分别打开对应的捅料口,用通料棒将其疏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55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