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动态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77222.X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6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梁琳琳;郑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阻垢剂阻垢 性能 动态 评价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动态评价装置,其特征是:
设置原水箱(1)的出水管路经超滤水泵(7)接入自清洗过滤器(2)的入水端,在所述自清洗过滤器(2)的出水管路上,自所述自清洗过滤器(2)的出水口起、依次串联设置超滤膜(3)、超滤水箱(4)、反渗透低压泵(8)、反渗透保安过滤器(5)、反渗透高压泵(9)和反渗透膜(6);
在所述超滤水箱(4)的内部设置有恒液位控制器(41),顶部设置有反渗透阻垢剂加药口(42);
所述反渗透膜(6)的产水口一路经产水回流管OA与总回流口A相连通,另一路经产水排水管OB接集水池;所述反渗透膜(6)的浓水口一路经浓水回流管PA与总回流口A相连通,另一路经浓排水管PD接集水池;
所述总回流口A通过总回流管AE接入超滤水箱(4)的顶部,在所述总回流管AE上分别设置有热交换器(10)和总回流流量计(1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动态评价装置,其特征是:
在所述原水箱(1)与超滤水泵(7)之间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与杀菌剂计量箱(101)相连通的杀菌剂计量泵(111);
在所述超滤膜(3)的入水管口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41)和第一流量计(151);在所述超滤膜(3)的出水管口分别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42)和第二流量计(152);
在所述反渗透低压泵(8)的入口管口上设置有第三压力表(143),在所述反渗透低压泵(8)与反渗透保安过滤器(5)之间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SDI测点;
在所述反渗透保安过滤器(5)的进水管口设置有第四压力表(144),反渗透保安过滤器(5)的出水管口设置有第五压力表(145);
在所述反渗透膜(6)的进水口设置进水调节阀(131),在所述进水调节阀(131)的进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流量计(153)、第一电导率表(161)和第六压力表(146);
在所述反渗透膜(6)的产水回流管OA上分别设置产水回流流量调节阀(136)、产水流回流流量计(155)和回流产水电导率(162);在所述反渗透膜(6)的产水排放管OB中分别设置产水排放流量调节阀(135)和产水排放流量计(156);
在所述反渗透膜(6)的浓水回流管PA上分别设置浓水回流流量调节阀(133)、浓水回流流量计(154)和浓水回流压力表(147);在所述反渗透膜(6)的浓水排放管PD中分别设置浓水排放流量调节阀(134)和浓水排放流量计(158)。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动态评价装置进行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动态评价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添加某种反渗透阻垢剂后,测定反渗透系统的极限回收率;以及评价特定回收率下不同种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的优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动态评价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在添加某种反渗透阻垢剂后,测定反渗透系统的极限回收率是按如下方法进行:定期调节产水排放流量调节阀(135),控制排出的产品水流量,同时使得浓水经过浓水回流管路PA、总回流管路AE回流至超滤水箱(4)中,同时通过水箱(4)中的恒液位控制器(41)保持超滤水箱(4)的液位恒定,在反渗透阻垢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反渗透膜(6)的进水浓度,增加反渗透系统的结垢趋势;达到评价系统极限回收率的目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动态评价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评价特定回收率下不同种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的优劣的方法是:定期调节产水排放流量调节阀(135),控制排出的产品水流量,同时使得浓水经过浓水回流管路PA、总回流管路AE回流至超滤水箱(4)中,同时通过水箱(4)中的恒液位控制器(41)保持超滤水箱(4)的液位恒定,在反渗透阻垢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反渗透膜(6)的进水浓度,当进水浓度提高到某一特定值时,关闭产水排放流量调节阀(135),控制此时其它所有阀门开度不变,通过此种条件下膜运行时间的长短来实现特定回收率下不同种反渗透阻垢剂阻垢性能优劣的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72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