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临时封堵管柱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79790.3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广杰;贾书杰;柳志翔;刘练;樊凌云;胡勇;邹伟;谢进;周生福;李文霞;王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E21B23/0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时 封堵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高压油气井临时封堵工艺中使用的临时封堵管柱。
背景技术
完井阶段,在井口套管、井口装置存在问题或性能参数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需要拆除井口装置进行整改,而该过程中井口一直处于无控状态,且施工作业周期长,井控风险极大。目前对油气层进行临时封堵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填砂后打水泥塞,封堵工序复杂,作业时间长;另一类是下入封堵类工具对油气层进行临时封堵,按工具坐封方式可分为液压坐封类和机械坐封类,按能否回收可分为永久式和可回收式。液压坐封类封堵工具容易受到泥浆固相沉淀的影响,在塔河区块多次坐封失败;永久式桥塞后期需要组织专用磨鞋进行钻磨,在钻磨过程中容易损伤套管,且会造成井下残留物,影响后期作业,而目前没有机械坐封可回收式桥塞,严重影响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拆除井口装置进行整改时避免井涌、溢流和井喷事故,保障井控安全,同时不会在井下留滞残留物的高温高压临时封堵管柱。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临时封堵管柱包括套管机械封隔器和机械丢手,在套管机械封隔器和机械丢手之间设置有筛管、钻杆和扶正器,机械丢手之上连接送放用钻杆,套管机械封隔器下顺次连接油管、泵出式堵塞阀、重型筛管和丝堵。
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在拆除井口装置进行整改期间避免井涌、溢流和井喷事故,保证井控安全,从而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临时封堵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例: 1、钻杆,2、变扣接头,3、机械丢手,4、扶正器,5、筛管,6、套管机械封隔器,7、油管,8、泵出式堵塞阀,9、重型筛管,10,丝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临时封堵管柱其包括套管机械封隔器6和机械丢手3,在套管机械封隔器6和机械丢手3之间设置有筛管5、钻杆1和扶正器4,机械丢手3之上连接送放用钻杆1,套管机械封隔器6下顺次连接油管7、泵出式堵塞阀8、重型筛管9和丝堵10。
所述机械丢手3上下端连接变扣接头2,所述上侧的变扣接头2的上端连接钻杆1,所述下侧的变扣接头2的下端扶正器4。
所述套管机械封隔器6下端旋接油管7,油管7下旋接泵出式堵塞阀8,泵出式堵塞阀8下连接变扣接头2,变扣接头2下端连接重型筛管9,重型筛管9下端口内旋接丝堵10。
套管机械封隔器6、扶正器4、变扣接头2、机械丢手3、重型筛管9均为已有技术,对其结构在此不作详细说明。其中套管机械封隔器6可采用RTTS型套管机械封隔器,扶正器4根据套管尺寸选择合适外径钢性扶正器、变扣接头2下端为与机械丢手3连接的27/8″EUE扣,上端为与钻杆连接的310扣或410扣,机械丢手3采用下压正转丢手方式。
使用时,泵出式堵塞阀8以下的重型筛管9和丝堵10用于回收泵出式堵塞阀8的堵头,防止堵头落井影响后期施工作业;泵出式堵塞阀8和套管机械封隔器6用于封堵管柱内和环空,防止发生井涌、溢流和井喷事故,保证井控安全;泵出式堵塞阀8在套管机械封隔器6解封前起到平衡上下压力作用,便于套管机械封隔器6解封,减少上提管柱期间的抽汲效应;套管机械封隔器6以上筛管5用于连通管柱内外,减少下钻时灌浆工序节约时间,同时可以在泵出式堵塞阀8失效时提供循环通道。钻杆1用于提供套管机械封隔器6坐封所需的重量,并保证套管机械封隔器6的坐封。扶正器4用于保证机械丢手3居中,方便后期机械丢手3的对接打捞。机械丢手3用于套管机械封隔器6坐封后丢开管柱和后期打捞作业,也是封堵管柱的核心工具。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97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