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的红外波束控制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9907.8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宇;雷宇;佟庆;罗俊;桑红石;谢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G02F1/29;G01J3/1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廖盈春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液晶 红外 发散 平面 微柱镜 波束 控制 芯片 | ||
1.一种红外波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阵列;所述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阵列包括液晶材料层,依次设置在所述液晶材料层上表面的第一液晶初始取向层、第一电隔离层、图形化电极层、第一基片和第一红外增透膜,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液晶材料层下表面的第二液晶初始取向层、第二电隔离层、公共电极层、第二基片和第二红外增透膜;所述公共电极层由一层匀质导电膜构成;所述图形化电极层由其上布有m×n元阵列分布的长方孔对的一层匀质导电膜构成,所述长方孔对由两个并排的长方形孔构成,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阵列被划分成m×n元阵列分布的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所述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与所述长方孔对一一对应,每个长方孔对均位于对应的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的中心,形成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的上电极,所有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的下电极由所述公共电极层提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波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红外入射波束进入所述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阵列后,被各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离散为阵列化的子入射波束,各子入射波束与受控电场激励下构建的具有特定折射率分布形态的液晶分子相互作用呈发散态,形成具有长方光孔形态的子透射波束,阵列化的子透射波束耦合形成由阵列化的长方光孔有序排布构成的图形化红外透射波场;
其中,各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被驱控电压信号同步加电驱控,通过调节驱控电压信号的频率或均方幅度,调变各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的红外子出射波束的发散程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波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通过调变驱控电压信号调节发散光场的光学参数,能抵抗目标或环境光场扰动以及电参数波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波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单个长方孔对的面积与对应的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的光接收面积的比值为开孔系数,所述开孔系数为25%~50%。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波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单个长方孔对的两个长方形孔之间的金属条的面积与对应的单元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的光接收面积的比值为中心电极填充系数,所述中心电极填充系数为4%~16%。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波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芯片外壳;所述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阵列封装在所述芯片外壳内并与所述芯片外壳固连,其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通过所述芯片外壳的前后两个端面上正对的开孔裸露在外;所述芯片外壳的侧面设置有驱控信号输入端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波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和图形化电极层各通过一根导线引出,公共电极层引线和图形化电极层引线接入所述驱控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入驱控和调变所述电控液晶红外发散平面微柱镜阵列的驱控电压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99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层结构的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