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限报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1176.0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7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洁;苗慧鸿;张雨;曹浩;崔玉琦;徐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可吸入颗粒物 浓度 报警 方法 | ||
1.一种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限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定量的待检测空气,使其通过一个下部中央位置粘附有轻质导电薄片的弹性滤膜并靠滤膜收集空气中的PM2.5,该滤膜横向设置使得收集PM2.5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形变,在滤膜下方一定高度处设置两片水平相对的金属板且两片金属板间隔位置位于轻质导电薄片下方且间隔尺寸小于金属薄片的宽度,两片金属板一端分别接入到报警电路中,当轻质导电薄片和金属板接触后进行报警并表示待检测空气中PM2.5含量超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限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以下结构的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包括带报警器的报警电路,报警电路具有两个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接入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容置体,容置体内腔中部横向设置有第三开关扇叶并将容置体内腔隔断为上方的进气腔室和下方的检测腔室两个部分,所述容置体进气腔室的一侧侧壁上连通设置有进气通道并在连通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关扇叶,容置体进气腔室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和大气连通的第二开关扇叶,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有用于进气的进气装置,所述进气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灰尘的第一滤膜;所述检测腔室内由上到下依次间隔布置有第二滤膜、第三滤膜和两片水平相对设置的金属板,第二滤膜、第三滤膜和金属板均为横向隔断式设置,所述第二滤膜用于筛除气体中粒径大于2.5μm的颗粒物,所述第三滤膜为用于收集气体中的颗粒物PM2.5的弹性滤膜,第三滤膜下部中央位置粘附有轻质导电薄片,两片金属板间隔位置位于轻质导电薄片下方且间隔尺寸小于金属薄片的宽度,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过气孔且金属板和第三滤膜间距小于第三滤膜在竖直方向最大弹性变形距离;所述金属板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检测腔室和空气连通的第四开关扇叶;所述报警电路的两个接入端分别与所述两片金属板电连接;
b、打开第一开关扇叶和第二开关扇叶,关闭第三开关扇叶,通过进气装置采样一定体积的待检测空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到进气腔室,并排除进气腔室内原有气体,进气时通过第一滤膜过滤掉空气灰尘;当原有气体已经全部排除后,关闭第二开关扇叶继续采样至进气腔室内压力达到一定值P0(高于大气压力Pa),关闭第一开关扇叶;
c、然后静置一段时间t0让进气腔室内的采样气体充分混合均匀后,打开进气腔室下部的第三开关扇叶和第四开关扇叶,使得采样气体在横向处处相等的微压差作用下竖直向下流动,在此过程中第二滤膜拦截了PM2.5以上的大粒径颗粒物,并使得PM2.5在第三滤膜上沉积使第三滤膜中部逐渐发生向下的形变;
d、再过一段时间t1后,容置体内压力降低至Pa,容置体内部与外部空气不再对流时,关闭第四开关扇叶,采集的颗粒物在装置内部充分沉降;在此过程中,当PM2.5浓度超过预设值,第三滤膜产生足够大的形变将使报警线路自动接通报警;如未超过预设值,则不报警,表明被检测的空气质量良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限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装置中,所述进气通道内壁上还设置有干燥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限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装置中,所述进气通道具有一个竖向设置的进气段,所述第一滤膜位于进气段内且呈尖端向上的锥体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限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装置中,所述第二滤膜呈尖端向上的锥体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限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装置中,金属板和控制检测腔室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金属板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11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