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1880.6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4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伟;姚雪;郭茂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1429***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椒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种各样的辣椒酱,辣椒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佐餐食品之一。其具有解热镇痛、增加食欲、健胃脾、祛风湿、预防癌变、降脂减肥等作用。
目前,辣椒酱有油制和水制两种。油制是用芝麻油等食用油脂和辣椒制成,颜色鲜红,上面浮着一层芝麻油,有辣椒的油香,且容易保管,货架期长;水制是用水和辣椒经过发酵制成,颜色鲜红,有乳酸产生从而可以促进食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是制作时间长,而且货架期短,经常要加入防腐剂和10%以上的食盐来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产品偏咸,且无油香,大大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和感官品质。市场上还没有一种集香、辣、酸于一身,且货架期较长的辣椒酱产品。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且集香、辣、酸,不含防腐剂,货架期较长的辣椒酱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辣椒酱,由下述原料按份数比构成:红辣椒酱15~24、色拉油4~8、花生米2~5、白砂糖0.1~0.5、味精0.2~0.7、食盐3~8该辣椒酱由下述方法制备获得:
S1、挑选鲜红辣椒,将红辣椒的柄去掉,椒籽保留在红辣椒内、用清水洗干净,沥干水分;
S2、用粉碎机切分成颗粒状,然后按每缸加入250~370辣椒粒和31~43分食盐,抖均后用塑料薄膜盖上缸口进行密封贮存,常温贮存45天制成红辣椒酱;
S3、称取色拉油4~8份,在炒锅里加热油温至135度左右,然后加入花生米2~5份、白砂糖0.1~0.5份进行和S2中处理后的辣椒酱65~75份炒制10分钟后再加入味精0.2~0.7份,拌均后再起锅即可;
S4、将S3中起锅的辣椒酱按200g的标准重量进行罐装、压盖、后就得到了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鲜红椒为原料制作辣椒酱的方法,操作简单,产品色泽鲜红,香味浓郁,兼有油制辣椒酱的油香和水制辣椒酱的清香,还有类似发酵辣椒酱的酸味,具有香、辣、酸的特殊口味,能显著的促进食欲的作用,不含防腐剂,货架期较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辣椒酱,由下述原料按份数比构成:红辣椒酱15~24、色拉油4~8、花生米2~5、白砂糖0.1~0.5、味精0.2~0.7、食盐3~8该辣椒酱由下述方法制备获得:
S1、挑选鲜红辣椒,将红辣椒的柄去掉,椒籽保留在红辣椒内、用清水洗干净,沥干水分;
S2、用粉碎机切分成颗粒状,然后按每缸加入250~370辣椒粒和31~43分食盐,抖均后用塑料薄膜盖上缸口进行密封贮存,常温贮存45天制成红辣椒酱;
S3、称取色拉油4~8份,在炒锅里加热油温至135度左右,然后加入花生米2~5份、白砂糖0.1~0.5份进行和S2中处理后的辣椒酱65~75份炒制10分钟后再加入味精0.2~0.7份,拌均后再起锅即可;
S4、将S3中起锅的辣椒酱按200g的标准重量进行罐装、压盖、后就得到了成品。
优选配方一:原料按份数比:红辣椒酱20、色拉油6、花生米3、白砂糖0.1、味精0.5、食盐5。
优选配方二:原料按份数比:红辣椒酱24、色拉油8、花生米4、白砂糖0.2、味精0.3、食盐8。
优选配方三:原料按份数比:红辣椒酱15、色拉油4、花生米5、白砂糖0.1、味精0.3、食盐8。
优选配方四:原料按份数比:红辣椒酱24、色拉油8、花生米5、白砂糖0.5、味精0.2、食盐3。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18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