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极板极群极耳高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2078.9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6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姚贵铭;封祝生;张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璞瑞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极板 极群极耳 高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生产领域,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电池极板极群极耳高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检测由多个极板组成的极板极群上多个极板的极耳的高度,这些极耳的高度应当一致,否则将导致成品电池中出现极耳接触不良等缺陷,因此需要检测极群中多个极耳的高度应当在设计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现有技术中通过卡尺来测量这些极耳的高度,操作极为费时,且误差较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畜电池的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极群上多个极耳的高度,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测量准确,能够极大的提高极耳高度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畜电池的成品率的电池极板极群极耳高度测量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电池极板极群极耳高度测量装置,所述的电池极板极群极耳高度测量装置包括上限检测板和下限检测板;
所述的上限检测板上设置有一上限检测槽,所述的上限检测槽的底部设置有一极耳孔,所述的上限检测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的极耳孔的宽度,所述的上限检测槽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的上限检测板的底面的高度为极耳高度上限值;
所述的下限检测板上设置有一下限检测槽,所述的下限检测槽的底部设置也设置有一极耳孔,所述的下限检测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的极耳孔的宽度,所述的下限检测槽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的下限检测板的底面的高度为极耳高度下限值。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上限检测板和下限检测板为同一检测板;所述的检测板上既设置有上限检测槽又设置有下限检测槽,所述的上限检测槽及所述的下限检测槽的底部均设置有极耳孔。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板上的上限检测槽与所述的下限检测槽重合布置,所述的上限检测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的下限检测槽的宽度,从而形成台阶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板极群极耳高度测量装置还包括一高度比对装置,用来比对极耳高度与上限检测槽或下限检测槽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高度比对装置为刮尺;所述的刮尺包括一扁平形端部,所述的刮尺包括两种型号:上限检测刮尺和下限检测刮尺;
所述的上限检测刮尺的宽度大于下限检测槽的宽度且不大于上限检测槽的宽度,使其能够在上限检测槽内自动滑动;
所述的下限检测刮尺的宽度大于极耳的宽度且不大于下限检测槽的宽度,使其能够在下限检测槽内自由滑动。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刮尺包括两个扁平形端部,一端的尺寸与上限检测尺的宽度一致,作为上限检测尺使用;另一端与下限检测尺的宽度一致,作为下限检测尺使用。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高度比对装置为一批量比对装置,所述的批量比对装置上设置有弹性触点、电源、指示灯和导线,所述的弹性触点、电源、指示灯顺次通过导线串联,所述的导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弹性触点与所述的批量比对装置弹性连接,且所述的弹性触点的下端与所述的批量比对装置的底面平齐。
本发明的电池极板极群极耳高度测量装置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检测极群上多个极耳的高度,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测量准确,能够极大的提高极耳高度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畜电池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上限检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上限检测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4为本发明的下限检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下限检测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B;
图7为本发明的检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检测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检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检测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局部放大图C;
图12为本发明的电池极板极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的上限检测板放置在图12所示的极板极群上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此时为立体视角;
图14为本发明的刮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璞瑞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璞瑞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2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