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陇东沟壑区玉米专用肥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2162.0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谯显明;李海萍;王聚荣;李清川;封芳琴;杨婷;刘爱红;杨建旗;庞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6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东沟 玉米 专用肥 及其 应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具体涉及陇东沟壑区玉米专用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是华池县第一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 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推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工作实践证明,使用配方肥具有明显的增效节本作用,研发应用专用肥是充分发挥地 域特色肥力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成本,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性技术措 施。
本发明所提供的肥料是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按照等 距抽样法,在陇东沟壑区200-500亩为一个采样单元和土种划分,共采集定位样、循 环样、加密样近万个,经化验分析、校正、验证、大田示范,经省市专家评审提出了 陇东沟壑区玉米专用肥配方,采用本发明肥料能够增产增收、省肥省工省钱、使用方 法简单,为陇东沟壑区种植玉米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单一施肥、偏施、肥料投入不足等盲目施肥技术的不足,提 供一种增产增收、省肥省工省钱、使用方法简单的配方肥。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华池县玉米专用肥总养分含量为 25%-39%:其中含氮14%-21%、五氧化二磷8%-15%,氧化钾3%-4%、微量元素1kg (硫酸锌、硫酸锰)。
所述氮肥选自尿素;,磷肥选自过磷酸钙;钾肥选自硫酸钾;微量元素选自硫 酸锌、硫酸锰。所述玉米专用肥有效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氮(N):磷(P2O5):钾(K2O) 为21∶10∶4,每袋(40kg)再加微量元素(Zn、Mn):1kg。
所述玉米专用肥应用于陇东沟壑区,每亩地推荐施肥量1袋(40kg),春 播时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沟施、撒施均可,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0 -15kg。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肥料是按照等距抽样法,在陇东沟壑区200-500亩为一个采 样单元和土种划分,共采集定位样、循环样、加密样近万个,经化验分析、校正、验 证、大田示范,经省市专家评审提出了陇东沟壑区玉米专用肥配方,采用本发明肥料 能够增产增收、省肥省工省钱、使用方法简单。大田示范证明,施用本发明的玉米专 用肥,玉米平均亩产量786.2kg,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173.8kg,增产率28.4%。 以玉米1.8元/kg计,施用本发明的玉米专用肥比习惯施肥平均增收312.8元/亩。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玉米专用肥总养分含量为25%:其中含氮14%、五氧化二磷8%,氧化钾3%、每袋 (40kg)再加微量元素1kg(硫酸锌、硫酸锰),按上述所列的物质及其配比关系称 取原料掺混后,按照特殊工艺固化造粒、干燥成形即玉米专用肥。
具体实施方式二
玉米专用肥总养分含量为35%:其中含氮21%、五氧化二磷10%,氧化钾4%、每袋 (40kg)再加微量元素1kg(硫酸锌、硫酸锰),按上述所列的物质及其配比关系称 取原料掺混后,按照特殊工艺固化造粒、干燥成形即玉米专用肥。
具体实施方式三
玉米专用肥总养分含量为39%:其中含氮20%、五氧化二磷15%,氧化钾4%、每袋 (40kg)再加微量元素1kg(硫酸锌、硫酸锰),按上述所列的物质及其配比关系称 取原料掺混后,按照特殊工艺固化造粒、干燥成形即玉米专用肥。
所述玉米专用肥应用于陇东沟壑区,每亩地推荐施肥量1袋,春播时作基肥 一次性施入,沟施、撒施均可,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0-15kg。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2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