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2568.9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0 | 分类号: | B60W20/10;B60W10/06;B60W10/08;B60W1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150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需求转矩、转速以及动力电池的SOC;根据转速得到发动机高效区临界曲线和行车发电曲线对应的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和电机行车发电转矩;比较需求转矩与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和电机行车发电转矩;如果需求转矩大于或等于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则控制车辆进入发动机驱动模式;如果SOC小于预设值、需求转矩小于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且大于电机行车发电转矩,则控制车辆进入行车发电模式。该方法通过根据转速得到发动机高效区临界曲线和行车发电曲线对应的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和电机行车发电转矩,以控制车辆进入相应工作模式,综合考虑节油效果和电耗,使车辆在最优工况下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电池的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值)低于目标值时,PSHEV(Parallel Spli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工作于电量补充模式,车辆可能处于串联驱动、行车发电或纯发动机工况,此时发动机节油效果和电耗如何综合考虑,三个工况如何选择,以及各工况下发动机和相应电机如何控制是PSHEV的难点,对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关技术中,当SOC较低时,采用串联、行车发电控制;高速时采用发动机和电机的混合驱动方法。
然而,在相关技术的模式确定和转矩分配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发动机节油效果和电耗的影响,尤其是在行车发电过程中,尽管可以使发动机工作于最佳燃油经济性曲线,但是电池和电机都存在电耗,例如在某些时候,虽然发动机工作于最佳经济性工作点,但是由于电耗过大,导致车辆的经济性反而差,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缺少明确的纯发动机驱动和行车发电驱动的划分方法,存在盲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使车辆在最优工况下工作,经济性好的车辆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电机和动力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需求转矩、转速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根据所述转速分别得到发动机高效区临界曲线和行车发电曲线对应的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和电机行车发电转矩;比较所述需求转矩与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和电机行车发电转矩;如果所述需求转矩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则控制所述车辆进入发动机驱动模式;以及如果所述SOC小于预设值、需求转矩小于所述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且大于所述电机行车发电转矩,则控制所述车辆进入行车发电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通过转速分别得到发动机高效区临界曲线和行车发电曲线对应的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和电机行车发电转矩,从而控制车辆进入发动机驱动模式或行车发电模式,综合考虑发动机节油效果和电耗的影响,明确纯发动机驱动和行车发电驱动的划分,以使车辆在最优工况下工作,提高经济性,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需求转矩等于所述发动机高效区临界曲线对应的发动机高效驱动转矩时,所述发动机驱动模式的能量消耗与所述行车发电模式的能量消耗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机的功率,在控制所述车辆进入行车发电工作模式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需求转矩、所述转速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发电转矩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发电转矩判断由所述第一电机或者所述第二电机提供行车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25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