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南北双棚日光温室及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3404.8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3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崔硕;贾延华;崔文顺;关天娇;冯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市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南北 日光温室 运行 方法 | ||
1.一种新型南北双棚日光温室及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温室地基(1)、南北棚钢质架材预制件连接体(2)、中墙(3)、侧墙(4)、缓冲工作间(5)、热交换控制系统(6);所述中墙(3)的“推拉门”可活动构造起着调节南棚和北棚的光照分布和调温通风的重要作用。所述热交换系统(6)的“立式分流板”水热交换自动控制构造与可活动中墙(3)结合,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热交换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墙(3),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中墙板(301)、活动中墙板(302)、固定中墙板补缝条(303)、活动中墙板插销(305)、路面插销孔(306)、中墙保温幕(307);所述活动中墙板(302)在固定中墙板(301)的北侧按东西向排列组成“推拉门”构造,在需要中墙(3)通风透光时排列,俯视剖面成“吕”字形,在需要中墙(3)保温时排列,俯视剖面成“品”字形;所述中墙保温幕(307)在活动中墙板(302)北侧上下垂直排列组成“上下卷动窗帘”构造,在需要中墙(3)通风透光时保温幕卷杠(30703)将中墙保温膜(30702)卷起,在需要中墙(3)保温时保温幕卷杠(30703)将中墙保温膜(30702)上下展开排列,俯视剖面成“一”字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控制系统(6),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分流板(601)、保温储水池(602)、热交换上水管(603)、分水管(604)、集水管槽(605)、热交换回水管(606)、注水管(607)、灌溉管(608)、灌溉阀(609)、上水泵(610)、上水阀(611)、分压阀(612)、注水阀(613)、注水抽水口(614)、过滤器(615)、逆止阀(616)、上水温度传感器(617)、回水温度传感器(618)、池水温度传感器(619)、水位传感器(620)、空气温度传感器(621)、光照度传感器(622)、热交换采集器(623)、热交换控制器(624)。所述立式分流板(601)可以选择地吸收阳光,将光能转互为热能存储于水中,也可以将水载的热能散发到日光温室中,减少日光温室温度的下降。所述上水温度传感器(617)、回水温度传感器(618)、池水温度传感器(619)、水位传感器(620)、空气温度传感器(621)、光照度传感器(622)与热交换采集器(623),进而与热交换控制器(624)电连接,联合自动监控实现适时吸热和放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水管(604),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水管接口(60401)、分水管滴水孔(60402)、分水管堵头(60403),密集的多个分水管滴水孔(60402),可形成多条涓涓细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分流板(601)与地面垂直向北侧倾斜2~15度,仅对应固定中墙板(301)安装,包括热交换面板(60101)、热交换背板(60102)、立式分水隔壁(60103)、分水槽入水口(60104)、分水槽入水口(60104)、分水方槽(60105),密集的多个立式分水隔壁(60103)上连接热交换面板(60101)、下连接热交换背板(60102),可形成多道分水方槽(60105),使来自对应的分水管滴水孔(60402)的水各行其道,均匀分布在热交换板(601)上实现充分的热交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储水池(602)包括钢筋混凝土层(60201)、保温层(60202)、防渗层(60103)、储水池盖(60104),保温储水池(602)的储水空间位于日光温室畦面40厘米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南北双棚日光温室及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活动中墙板(302)的左右横向关闭或移开、保温幕的上下卷起或展开、热交换控制系统水自动循环的储热或散热、通风口开关的控制将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在适宜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市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市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34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