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3843.9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9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诚;黄歆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用光 学镜组 装置 电子 | ||
1.一种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摄像用光学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
其中,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摄像用光学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摄像用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
CT6/CT5<2.5;
TL/ImgH<3.0;
0<f1<f6;以及
0<(f5*f6)/[f*(f5+f6)]<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用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f/f6|<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
0<f5/f6<0.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用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62,其满足下列条件:
0.90<f/Y62<1.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之中,该第四透镜具有最强的屈折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间、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间、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间、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间、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间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
ΣAT/TD<0.35。
12.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摄像用光学镜组的该成像面上。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取像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384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