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4581.8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8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卫华;袁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卫华 |
主分类号: | A61L27/48 | 分类号: | A61L27/48;A61L27/56;A61L27/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纤维素 乳酸 多孔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织工程支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组织工程是指将增殖后的种子细胞移植到支架材料上,然后植入缺损部位,达到组织修复和重建,同时在骨愈合过程中,支架材料会慢慢降解。应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二次开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要实现骨组织工程,寻找具有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是关键。聚乳酸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以及生物可吸收性,是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局认可的一种生物材料。但是聚乳酸为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不利于细胞的吸附和生长;聚乳酸只有中等强度,不能作为承力部位的骨组织内固定材料。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直径为1-30纳米,长度为几十纳米到几百微米的刚性棒状纤维素或纤维素纳米纤丝。纳米纤维素具有高纯度、高杨氏模量、高强度的特性,而且具有生物材料的可降解、生物相容及可再生等特性,在高性能生物材料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1)将纳米纤维素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纳米纤维素质量20~200%的马来酸酐或乙酸酐或丙酸酐和1~5%的吡啶,在反应温度为100~120℃和搅拌速度为100~200r/min的条件下,反应4~8h,产物经离心分离、洗涤、冷冻干燥,得到表面酯化改性的纳米纤维素;
2)将改性纳米纤维素按0.01~1.0g/100ml的重量体积浓度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用超声波分散0.5~2h,按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乳酸=0.1:100~10:100的质量比加入聚乳酸,在50~60℃下均匀搅拌,待聚乳酸完全溶解后,将混合物注入模具中,先于-20~-80℃下冷冻9~12h,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在-50~-80℃的冷冻温度和15~200Pa真空度下抽真空24~36h,再于10~40℃下真空干燥8~24h,脱模即得聚乳酸/纳米纤维素复合多孔支架。
所述的聚乳酸为:聚L-乳酸、聚D-乳酸、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所述的纳米纤维素为:直径为1-30纳米、长度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的棒状纤维素,或直径为1-30纳米、长度为几十至几百微米的纤维素纳米纤丝。
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为二氧六环/丙酮,丙酮与二氧六环的体积比为0:100~20:100。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内部为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孔隙率为80~98%,其孔径尺寸为50~400μm。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1、利用纳米纤维素本身优越的性能,同时通过对纳米纤维素进行表面改性,提高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之间的相容性,制备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其力学性能大大提高,当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8:100时,支架的压缩模量为113.6MPa,与纯聚乳酸制备的多孔支架(24.1MPa)相比增加了371%。2、纳米纤维素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使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更加有利于细胞的吸附和生长。3、该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纯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8:100时,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多孔支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80ml,纳米纤维素4g,经超声波分散30min后,加入马来酸酐2g,吡啶0.16g,装上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在反应温度为105℃和搅拌速度为200r/min的条件下,反应4h,产物经离心分离三次、用水洗涤、冷冻干燥,得到表面酯化改性的纳米纤维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卫华,未经罗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4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电流范围CT取电装置
- 下一篇:氢等离子体发生方法及发生装置